如何保护好气象观测场的思考

时间:2022-05-28 09:16:02

如何保护好气象观测场的思考

摘要:气象探测环境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确保测报数据准确的基础,在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中。

关键词:气象,观测场,保护,思考,服务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气象探测环境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确保测报数据准备的基础,而准确的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气象服务和气象科研工作的必须条件,所以气象观测资料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十年来, 城区建设迅速发展,不断扩大,高楼林立,气象观测站周围建筑物越来越多,原来建在城乡接合部的气象观测台站正在被城市化的进程吞噬。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受到较大影响,导致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失真。目前已造成我国气象部门2456个地面气象台站中,有1690个台站曾经搬迁,占到总数的七成。

1气象观测场的环境条件要求

1.1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1.2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且观测场50米以内不允许有建筑物,500米以内建筑物高度与距离的比例应该在1∶10。

1.3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1.4地面气象观测场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2气象观测场的硬件设施要求

2.1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m。

2.2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

2.3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2.4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不得用沥青铺面),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2.5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便于维护。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3 气象观测场的建设要求四周空旷的特殊性

因为雨、雪、霜、雾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空气流动的状况、温度高低的变化,促使空气内所含水汽发生凝结的现象。因此,气象观测场的建设的选址必须保证场地的四周空旷。

1.1便于了解空气的性质,空气的性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室内,冬天温度要比室外高,夏天温度要比室外低;同样是室外,房屋南面的温度要比北面高;在刮风的时候,建筑物之间的通道处,风力往往比空旷的地方来得大。这就要使观测场地的四周空旷,空气可以自由流通。

1.2便于测量日照、地温以及风和雨量等,避免日光受到遮荫,避免风、雨受周围建筑物所阻挡。

1.3便于观测云和能见度,观测远处天气现象,如果四周建筑物林立,阻碍视线,就无法进行这些现象的观测。

1.4在这种标准下观测到的各种气象基本数据才会有代表性,基于此数据得出的预报也才能准确。而一旦观测环境被破坏,会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影响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和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及精细化。

4气象观测场的搬迁造成的损失

4.1由于观测台站的搬迁,数据缺乏连续性,几十年的观测资料就要作废。同一地点的气象资料年代越久远,科研价值越高。观测点变换后,所有资料要从零开始。

4.2气象观测站每搬一次家,就直接导致气象资料不连续,地点更换则会造成同历史气象资料无法直接比较,无法系统地开展气候变化分析研究。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连续性一旦受破坏,对研究和科学评估区域,乃至全国、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等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恢复的。

4.3观测场的搬迁,一般为了保证数据对比性, 为使原来的资料可连续使用,新旧观测点要有一年时间的实测数据对比。但一些地方缺乏规划,急于扩大城市建设,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程序,破坏原观测环境,导致气象观测台站盲目搬迁,导致观测数据对比性失真。

5应加大气象执法力度保护好气象观测场

5.1宣传加大力度和投入。积极通过“3•23”世界气象日、“12•4”全国法律宣传日、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保持日常宣传经常化,利用墙体、街道櫉窗 、预报窗口、电视字幕、宣传材料、手册等广泛宣传方式,让社会、群众知道了解保护气象观测场的重要性。

5.2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多措并举,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对气象观测场环境的保护力度,并且强化气象部门的执法工作强度,使气象部门气象行政执法有底气,有胆气,执法道路更畅通。

5.3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气象行政执法由于工作开展时间短,要保护气象部门的合法权益,就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与公安、工商、税务、安监和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借助强势部门的影响力来提高气象行政执法的影响力,促进气象行政执法的工作开展和落实。

5.4提高执法技术水平。每年定期举办以气象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对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围绕行政处罚的基本知识、气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素质。对气象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和整理,对每一类违法行为的性质、特征和重要环节,调查取证的程序、证据的保存和使用等问题加以明确,做到取证准确、及时、合法、有效,确保处罚行为依据的违法事实确凿、证据确实、充分,确保执法程序合法,合规。

6 结束语

虽然企望通过气象执法来保护气象环境还任重而道远,但随着气象对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也越发重要,相信在不久的时期,开展气象观测环境保护,将会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中。

参考文献:

[1] 李文选,李静.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场地的选择与仪器的安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309.

[2] 段宝敏,许嘉玲,贺春江,等.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更换注意事项[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13.

[3] 傅志伟,程义武.多普勒雷达实时回波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应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8(2):59-60.

[4] 邓芳莲,田守丽.汶川地震对陕西部分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的影响分析[J].陕西气象,2008(6):28-29.

上一篇:浅谈槽式挡土墙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述智能建筑弱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