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阶段治疗肾病综合征92例

时间:2022-05-28 08:35:10

中药分阶段治疗肾病综合征92例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激素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分阶段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入院后均予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8%,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激素; 中医药疗法; 分阶段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55-02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临床疾病,由于存在低蛋白血症、高凝状态、脂代谢紊乱、易感染等因素,病情迁延反复;目前治疗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减少使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减少复发,我们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分阶段加用中药治疗,减少激素使用的副作用,减轻激素使用后的反跳现象;且能减少激素的用药时间,提高肾病综合征激素的敏感性,预防感染,减少复发,提高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愈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2例NS患者均为2001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诊断和治疗学》[1],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12~53岁,平均(34±1.8)岁。治疗组50例,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7~51岁,平均(36±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首始治疗阶段:成人强的松用量为每日1mg/kg・d,个别病例可用至1.5mg/kg・d,2~13岁小儿,强的松剂量应为(2~2.5)mg/kg・d,但每日用量一般不宜超过80mg。减量治疗阶段:通常用大剂量激素6~12周便须减量,每周减量为原来每日剂量的10%,成人一般为每周5mg,尤其是对激素敏感者,如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如果治疗后肾病综合征获部分缓解,则激素撤减至小剂量后(成人为0.5mg/kg・d,小儿为1mg/kg・d)改为两日药量、隔日清晨顿服。持续治疗阶段:经过减量阶段,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作持续治疗,对激素敏感、很快缓解的病例,通常按上述减量至激素维持量,即强的松隔日晨服0.4mg/kg,此即生理需要量。约服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然后极缓慢地减量而终至停服。

治疗组治疗:两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分阶段加用中药治疗。激素首次治疗阶段出现兴奋、激动、失眠,两颧潮红、多毛、痤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时中医属肝肾阴虚,予六味地黄汤滋阴降火。减量治疗阶段若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体倦、少气懒言、舌淡、脉沉弱,宜阴阳双补,续滋补肾药,同时加用益气温肾药如肉丛蓉、菟丝子、黄芪、党参、附子、肉桂、巴戟天等。持续治疗阶段予玉屏风散冲剂口服。

2 观察指标

观察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肌酐。

3 治疗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定性测定阴性3次以上,定量

3.2 治疗结果(表1,2)

治疗后治疗组42例,完全缓解27例,基本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无缓解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50例,完全缓解20例,基本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无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脏病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典型临床表现是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棘手,复发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仍主张首选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基于激素对免疫性炎症的抗炎作用,其原则为起始足量、减量要缓、长期维持。国内李幼姬等[1]对100例PNS观察不同病理类型的激素疗效,结果显示除膜性肾病Ⅲ-Ⅳ期,膜增殖性肾炎治疗欠理想,其余类型效果良好;然而激素常引起不良反应,近期疗效较好但难以巩固;同时也会在治疗期间及激素撤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毒副作用、长期依赖及反跳现象,致使患者治疗效果差,病情反复,甚至难以坚持全程治疗。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范畴,其病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环节。(诸病源候论)云:“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流皮肤,遍流四肢,所以通身肿也。”由此可见,脾肾两脏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原因,而疾病后期则肾气亏虚尤为突出。激素的使用及减撤药的过程中,激素的撤减过程实为肾阳虚病机演化的过程,激素具有抗炎、抑制免疫作用,久服可致劫阴伤津,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进行激素减停时,易出现阴阳两虚,甚至肾阳虚弱的症状,即所谓激素的依赖性。因此,从中医角度来看,激素属于阳刚温燥之品。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当激素治疗进入逐渐减量阶段,相当多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肾上腺萎缩,当激素撤减到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素撤减综合征,表现为疲乏倦怠、食欲减退、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舌淡、脉沉细等。颇符合中医“肾阳虚”之证。激素撤减的过程实为肾阳虚病机演化的过程,常常可从阴虚火旺逐步向肾气虚、进一步向肾气阳虚证过渡。其判别的指征是舌质不红、口淡不渴就是气虚,舌胖大有齿印、舌面滑润或喜热饮就是阳气虚。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根据PNS的病理组织类型而定。本文通过加中药治疗,不良反应仅为柯兴氏面容,未见消化性溃疡,精神症状,且患者易为接受。与国内陈双华等人[2-4]观察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瑞.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J].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36-244.

[2] 李幼姬,叶任高.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探讨[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6(3):133.

[3] 陈双华,叶任高. 西医结合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2(6):357.

[4] 赵力,叶任高. 从肾综治疗看中药配合激素有机运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2008.

(收稿日期:2009-07-02)

上一篇: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8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