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教学浅探

时间:2022-05-28 06:04:41

中学生写作教学浅探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很大比重。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在作文课上不头疼是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很大比重,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在作文课上不头疼是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指导初中生,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学生要在阅读中吸取养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对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我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知识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小练笔。由于内容短小、选材自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比较受学生欢迎,从多方面积累素材。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我让学生仿写,由于学生已学过且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因此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再如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流下了思考余地,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给学生,让学生以想象补充空白。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叙述敌机轰炸后写道:“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号省略了我昏迷以后指导员护书的经过,我让学生想象并写下来,有学生写道:“炸弹在我身边爆炸了,弹片纷飞,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上,那捆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并印刷的教科书上,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一个飞跃,趴在那捆书上,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保住了,而弹片却穿透了指导员的胸膛,鲜血染红了那捆珍贵的教科书。”通过补写空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就可以循序渐进,进行“百字新事”训练、“剪报作文”训练等,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进而从多方面积累素材,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学会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习惯。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欣赏、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并以此作为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记得2009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正上作文课,学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时不时地往外探头,心思已不在教室内,这时一个“调皮”的同学诡异地说:“老师,我们不愿意写作文,咱们打雪仗好不好?”我灵机一动马上说:“好!”教室内立刻沸腾了,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往外冲。我说:同学们,我先来朗读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写,再去好不好?教室内立刻鸦雀无声,各个激情昂扬非常专注地听我朗诵:“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接着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写出了晚上海滨的独特美景,使读者如临其境。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现在我们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够了,闹够了,再静下来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这次作文非常成功,现摘录于下:“积雪有一尺多厚,站在教学楼上遥望操场,像面对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乐的脚印”。“龙爪槐静静地迎着雪花,像撑起一把厚厚的大伞,为鸟儿留下一片觅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要不断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眼光,他们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独特,就能产生有个性的思想和独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话语大胆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贴近生活,亲身体验

马克思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丰富,学生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例如:写作文题目“记一次比赛活动”,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举办了一次拔河比赛,当时的场面真令人激动,赛场上队员们汗流满面,一旁的拉拉队队员喊得声音嘶哑,场下的观众心潮澎湃。赛后,同学们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并主动写成了文字,这次作文成功了许多。他们抓住了细节,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参赛的同学们写自己比赛时的感受,拉拉队队员写到自己眼看绳子一点点挪向对方,却无能为力,只得振臂呼喊,场下的观众则双手紧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为本班默默加油……正是由于在活动中学生细心体验,写作兴趣才越来越浓厚,主动性越来越强,全面、细致、深入地观察、体验。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依据教材让学生积累素材,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现实出发反映生活,就能解决写作中的“无米之炊”问题;学生就会由讨厌作文变为喜欢、热爱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用心品尝语文的精彩 下一篇:浅论职高数学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