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的跨文化阐释

时间:2022-05-28 01:33:26

《喜福会》中的跨文化阐释

摘要:《喜福会》主要讲述了四位华裔妇女从中国到美国的经历。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们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由于不同的环境文化差异引起的。本文从不同文化背景角度来对作品中的母女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喜福会》 跨文化

引言

《喜福会》中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主要是四位从中国旧社会移民到美国的四位妇女以及她们的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小说中的母亲们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矛盾重重,女儿无法理解母亲们所经受的苦难,母亲们对女儿们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其中,小说中的母亲们生活艰辛,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是她们从未有怨言,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以母亲们的眼光来看,她们的女儿们都严重缺乏母亲们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而且,她们的女儿们感情不顺利,都经历过了失败的婚姻,为此,母亲们感到痛心无比。这些矛盾严重阻碍了母女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

实际上,母亲们和女儿们之间矛盾的产生正是由于双方的文化价值观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长期生活,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必然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交流中必然会带来影响,阻碍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严重时会产生冲突。最后母亲和女儿们之间终于通过重重努力,缓解了她们之间的矛盾,最终跨越了鸿沟,互相都理解了对方、接受了对方。从较深层次讲,母女之间的和好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一、小说《喜福会》中的矛盾冲突

通读《喜福会》这部作品,我们明白小说中母女之间矛盾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归纳起来,这种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母女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的不同

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他们最为显著的差异是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上。小说的开始部分提到了年轻的Jin-mei母亲去世了,她代表母亲去参加了聚会,当她看到An-mei阿姨住处的时候,这样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来过他们这里了,但起居室还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当An-mei阿姨和Gorge叔叔二十五年前搬到这里的时候,他们买了新的家具,现在这些家具都还在昵。并且,在黄色桌布的保护之下,依然如新。……只有那个卷轴的日历每年都换,因为那是Caton银行每年免费送的。”这一段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现了一个传统家庭的生活,她们生活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但是在女儿们的眼里,这是无法理解的,这些老旧的家具,一成不变的风格让她们感觉到昏暗和压抑,永远也无法融入进去。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这些女儿们不能融入到中国母亲艰苦朴素的生活之中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她们从小在经济发达的环境下长大,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物质方面的享受使得很多年轻人都沉溺其中。在传统的母亲一辈看来,艰苦朴素的美德是不能丢弃的。她们也很难理解人在物质方面是如此的看重。这种观念的形成深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

(二)母女表达之间产生的冲突

Waverly的第一次婚姻是失败的,她为了母亲的高兴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但是自己却不是很喜欢,最终两人分手。后来,她结识了新的男朋友Rich,她希望能够得到母亲的同意,她知道讨得母亲的欢心是很简单的,只要夸奖母亲的烹饪技术,就一定能够得到她的肯定,文中写到:“烹饪是我母亲表现她的爱意、骄傲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她带着新男友Rich来家坐吃饭,饭前,她特意嘱咐Rich:“饭后一定要告诉她,她烧的菜是你吃过的最好的。”果然,母亲烧了一桌非常丰盛的中菜,这其中包括她自认为最拿手的好菜梅干菜蒸肉,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她对自己的拿手菜首先是谦虚一番,其实想要得到的是大家的夸赞,她谦虚地说道:“唉,这菜太淡了,没味,真让人难以下咽。”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Rich马上就说:“你知道,只要放点酱油就可以了。”而且他还真的在菜上浇上了一层酱油,搞得大家非常尴尬。

老一辈的人将谦虚看作是美德,往往不会夸耀自己的成绩,对于别人的夸奖经常是否认,而年轻一代在得到别人的夸奖时会欣然接受。在受到现代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女儿看来,很难理解为什么母亲一定要自谦。

(三)中西方混合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小说中所讲述的四个女儿是从小在西方社会长大,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母亲的优秀传统品质,在她们的潜意识中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影响着她们思想观念与婚姻观念,这就导致了她们带有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Waverly想要和新男朋友Rich结婚,她没有向其他的美国女孩一样,不得到母亲的认可就结婚,虽然此时她和母亲之间仍旧存在着矛盾,但是她还是想要母亲认可了男朋友才结婚。母亲不认可Rich,Waverly非常难过,她向朋友诉苦,然而朋友给出的建议是:“告诉她住手,别破坏你的生活,告诉她闭嘴。”在母亲一辈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如果女儿让母亲闭嘴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女儿一辈看来,虽然不是很清楚母亲的传统伦理,但是却明白她作为女儿,是无法对一个中国母亲说“闭嘴”的。女儿想要独立,但是却要顾及母亲的感受,在矛盾的夹击之下苦不堪言。

四位女儿在和母亲们的不断冲突中逐渐成长,有着各自的快乐和烦恼,她们想要和母亲和好,消除化解这种隔代的矛盾。四位母亲经过了长时间和女儿的不和之后,终于意识到不能过多地利用母亲的权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女儿们的身上。在作品的结尾处,女儿们终于明白想要消除矛盾,必须要多多了解母亲的经历与文化背景,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理解传统母亲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最后女儿Jin-mei去当年母亲生活的地方就是尊重、认可母亲的表现。

二、跨文化融合的最终实现

小说中所讲述的女儿们和其他人同龄人相比,她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处境中,在母亲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背景的夹缝中生存。实际上,抛弃一种文化选择另外一种是不明智的,不应该被两种文化所撕扯,而是应该将两种文化融合吸收变成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话就会化解母亲们和女儿们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小说的结尾处,这四位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们的美德与传统思维方式,并欣然接受,在母女两代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喜福会》这部作品承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没有避免差异下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并在小说的叙事情节中安排了碰撞和冲突,但是最终都会由彼此理解到化解,并且进一步融合,即使是不同的文化,跨过时间的长河,必将能够排除障碍,互相了解、互相信任,达到人类心灵的共鸣。这部作品通过对老一代与年轻一代跨文化差异的刻画,使得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经济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更加有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独有魅力,更好地和其他文化交流。语

参考文献

[1]谭恩美著,田青译.喜福会[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2]李冰芷.试析《喜福会》中的人物对话[J].语文建设,2012(24).

【本课题为2013年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和语用能力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Q136001】

上一篇:解析柯尔律治诗歌的神秘因子 下一篇:美国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