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5-28 01:29:20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替米沙坦治疗)和观察组(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C反应蛋白(CRP)。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5.470,P=0.044、0.019)。两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CR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替米沙坦;螺内酯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58-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长期糖尿病控制不良导致,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许多国家DN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病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早期确诊及保护肾功能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若不积极治疗将导致肾脏功能急剧恶化,最终死亡[1]。替米沙坦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为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两者均是早期DN治疗的常用药物[2]。本文主要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DN,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DN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接受单纯替米沙坦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59.21±8.34)岁;病程2~10年,平均(6.5±2.4)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7~73岁,平均(58.37±9.21)岁;病程1~13年,平均(6.9±2.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替米沙坦(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34)80 mg/次,1次/d;螺内酯(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077)20 mg/次,1次/d。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用法同观察组,观察两组的疗效、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3]。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采用磺基柳酸比浊定量法;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恢复正常,血浆白蛋白升高;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下降,血浆白蛋白无变化;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恶化,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显效率为71.7%,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CRP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CR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由于机体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可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4]。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将出现一系列其他脏器并发症,如DN、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多由于血糖水平长期波动,对人体小血管持续影响,产生损伤所致。DN已成为目前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DN若经过及时准确治疗,可有效逆转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全方位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在DN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是敏感指标,CRP在其发生、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位置[5]。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介质水平上升,产生的一系列炎性介质及氧自由基可导致肾组织结构破坏、肾小球硬化、肾小管损伤等,进而产生肾功能受损,CRP水平高低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6]。

为了有效控制早期DN患者的病情,有效逆转肾功能,积极的药物治疗是必须的。替米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拮抗血管紧张素,起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肾脏灌注压、纠正肾小球高压力等作用,进而减少尿蛋白,起保护肾脏的作用。DN进展较快,单纯应用替米沙坦可起到一定的疗效,若在短时间内纠正患者的各项异常指标,避免肾功能继续受损,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十分必要[7-8]。螺内酯是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可拮抗醛固酮系统进而调整血流及血压,保护肾小球毛细血管。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是目前用于早期DN的治疗新标杆,可从不同作用机制保护肾功能[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CRP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有效降低早期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CRP水平,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会芳,黄云剑,聂凌,等.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75-79.

[2] 费沛,肖厚勤,张庆红,等.替米沙坦与螺内酯配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76例微量白蛋白尿及脑钠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78-580.

[3] 万红松,施克传,刘爱军,等.川芎嗪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230-2231.

[4] 陆再英,钟南山.糖尿病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6.

[5] 杨彦,熊萍.川芎嗪注射液对23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尿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 40(1):34-35.

[6] 朱圣群,骆丞,李汉生.螺内酯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08,7(4):210-211.

[7] 史振军,何兵.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5):488-489.

[8] 严兆丹,肖金华,陶冬青.替米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 33(2):139-140.

[9] 阳晶晶.温玉洁.胡欣.小剂量螺内酯联合ACEI及ARB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1):139-140.

(收稿日期:2013-11-04 本文编辑:李亚聪)

上一篇: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 下一篇:黄连提取液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