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与生活亲密接触

时间:2022-05-28 09:58:49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亲密接触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①注重引课与生活联系;②教学形式要生活化;③教学情境贴近生活;④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生活 接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观点一:课首导入生活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节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树的生长需要阳光和煦,小花的吐蕾需要春风化雨……我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伤害青少年的事时有发生,同学们,你或你的同龄人在生活中受到过哪些伤害?让我们一起说一说。”

观点二:课中展开生活化。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尝一尝的感觉,绝对和只听说的滋味不一样,也绝对和只看着的滋味不一样,那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教师在课堂展开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活起来,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

生活化课堂是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品德,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应用意识。其具体做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注重引课与生活联系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选准切入点。为此教师应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在导入时,我先让一位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烦恼,然后把他的家长请进课堂讲述家长的烦恼,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寻找造成我们与父母沟通困难的原因,并在家长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2.教学形式要生活化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如在教学“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课时,我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得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

3.教学情境贴近生活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我在《友好交往礼为先》教学中,设置了两个直观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弱残疾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二是一学生拿着一份调查问卷表向一位老人做调查:老头,填个调查表好吗?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了礼貌待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得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并给予学生操作上和行动中的指导。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课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关于中学教师发展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