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内需的钥匙在哪里

时间:2022-05-28 09:14:17

进入1O月份以来,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鼓点越来越密。17日,国务院在部署完四季度经济工作后,刺激性的公共政策纷纷亮相,尤其是19日至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政策和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政策,更是抢眼。

在此前后,受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痛感”明显,地方政府也陡然感到阵阵“寒意”袭来,纷纷深入当地企业调研,出台各种举措,帮助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渡过一个难捱的冬天。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以降息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和以扩大内需为代表的财政政策还将更加密集地出台。

至此,谁也不会否认,大洋彼岸掀起的金融风暴,裹夹着席卷而来的寒潮,已经在拍打中国实体经济。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调控部门已将调控目标从年初防过热、防通胀的“两防”转为7月份保增长、控通胀的“一保一控”,那么,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回’落,以及企业出口的严重受阻,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调是什么?

显然,在短短的3天内,连续出台降低利率、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等两大十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标志着“保增长”的行动已经全面开始,“保增长”与“保就业”无疑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宏观政策走向。

拿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来说,重点突出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很显然,在确保出口不出现严重下滑的同时,对如何保证就业不受到严重影响也作了周密而充分的考虑。中小企业特别是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倘若大面积倒闭,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冲击。

但减税让利充其量仅是“少取”而已,从企业那里少拿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支持企业。在当前的情况下,“少取”固然需要,可直接给市场以政府资金支持的“多予”,恐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迫切。

如何“多予”?主流观点几乎一致:中国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内需而不是靠外需拉动。尽管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内需一直是被反复强调却迟迟无法启动的一块领域,但要保住增长与就业,在用足货币政策的同时,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将登台唱主角,扩大内需还会再次成为调控部门应对本次经济增长下滑的“分母对策”。

问题的关键是,启动内需的钥匙在哪里?

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加大投资力度对我们来说不是难事,拉动消费却成了难中之难。这几年,政府虽然在医保、社保和义务教育方面增加了投入,但是还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过于昂贵的医疗、教育、住房价格,扼杀了政府扩大内需的希望。此番宏观调控恰逢医改、教改启动和楼市深度调整之际,这极有可能成为启动内需的一次契机。

毫无疑问,这次启动内需的难点和重点仍然在农村。历次的调控表明,只要农户抑制消费,启动内需也就变得困难重重。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一轮的扩大内需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还不如将财政支出更多地向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倾斜,释放农户的潜在需求。因为将公共投资更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并以此来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别,也许将造就一个辽阔的城乡一体化的市场。有了这个市场,农村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有了需求,企业何愁走不出冬天?企业走出了困境,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才能增长,收入增长了,又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许多政策正在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如前不久中央公布的有关农村改革的决定,以及国家发改委出台的“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增加对粮农的补贴”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等,其出发点就是扶持新农村建设,搞活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放到当前的背景下,还具有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内需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启动内需的钥匙是做活农村消费的“龙眼”。有了这个“眼”,未来中国经济才会活力四射。

启动内需的钥匙是做活农村消费的“龙眼”。有了这个“眼”,未来中国经济才会活力四射。

上一篇:罗平试水“一周局长制” 下一篇:王璋:被误读的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