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先会后懂”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5-28 08:33:42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先会后懂”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操作技能要求较强的学科,学生往往对上机操作较感兴趣,而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因此本文作者在教学中采取一种新的教法,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实践,完成任务,达到“我会了”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做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及技巧,达到“我懂了”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先会后懂”教学实践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课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先讲解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操作原理,然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上机实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最常问的一句话是:“懂了吗?”而学生往往很小心地回答:“懂了。”其实,学生大多数是一知半解,但又怕教师或别的学生说他们笨,不敢说不懂。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糊涂,甚至有些学生不懂装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对于专业课,尤其是技能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如计算机课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在几年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那种先在课堂上讲理论、讲原理,然后让学生进机房操作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有关WinZIP内容的教学中,我选一个班(a班)做了一个试验:我把学生带到阶梯教室,花了近一节课时间,通过大屏幕投影,讲解了压缩解压缩的意义,WinZIP软件的作用,如何安装、启动,其界面组成介绍,压缩/解压缩的方法等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时候都说懂了。可是,学生到机房实际操作时就都呆住了,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都习惯性地双击某一个要解压的文件),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致与积极性一下子降了下来,结果我还得重新边示范讲解、边让学生操作。以上实验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学生从懂到会往往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上机操作时辅导量很大;能否改变一下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达到“我会了”,再讲解基本原理,做到“我懂了”呢?

我结合学校的改革(学校在每个机房都安装了一台教师机和大屏幕投影)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摒弃了原来的教学方法,采取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先上机操作,然后边讲理论知识,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并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这就是所谓的“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半年多来,我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

1.“从做中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9世纪时就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在学校里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杜威说:“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专业课,尤其是计算机课程这种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软件类的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地操作这套软件,而对于为什么这样操作的原理学生只要了解或理解即可。为此,我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先向学生给出本节课的任务,然后利用教学网络进行广播教学,亲自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我做,先掌握各种操作方法及技能,把任务完成,而不去管它为什么这样做。我在教学中经常问学生:“会了吗?”“做完没?”这时学生往往会很自信地回答:“会了!”“老师,我做完了!”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非常感兴趣,而且很有成功感。

比如,还是在《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有关WinZIP内容的教学中,针对刚才说的a班的情况,在b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我先给学生一个信息:在老师的FTP上,有一则关于学校刚举办的班级网页评比结果,你们想知道哪个班获得了奖吗?看谁能告诉老师?(给出任务)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纷纷去查找该文件。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文件并不能正常打开。(因为这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他们的电脑上没有安装相应的软件)于是学生纷纷来向我求助,这时我通过教学网络,给他们作示范讲解,讲一步让他们操作一步:从到FIP上下载WinZIP安装程序并安装,把压缩文件解压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着作,直到最后把文件打开,看到上面写着:“恭喜你!你很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今天布置的任务,老师在这里表扬你,你真棒!”学生都很高兴,都嚷着:“老师表扬我了,老师表扬我了!”这时我再把压缩与解压缩的意义、WinZIP软件的作用、界面组成、使用技巧等理论知识授予学生,他们都能很容易地理解、接受了。

比较的结果显示,“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更有效,也更受学生的欢迎。“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能看到自己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致与积极性,能使学生情绪高扬、有再次要求学习同类知识的欲望。因此,学生的求知欲就增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一个人的情绪激动、高扬时,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强,求知的欲望也高。在学生情绪高扬时,教师再向学生讲述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他们就能很容易地接受,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感性到理性

“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同时用眼、耳、手、脑、口等来感知,以获得最直接的感性知识。每次讲到一个新的知识时,我总是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着做。同时,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己找答案,并让他们互相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掌握相关知识。如讲到《Internet技术与应用》中的“保存网上信息”中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不要图片)的方法时,过去我是先讲明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的操作方法,以及其两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操作。学生容易混淆,掌握较慢。现在我采取“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打开一个网站(网页),跟着作,先把一个网页“另存为”一个Web页(默认的文档类型),启发学生观察保存后的结果;再用同样的网页把网页中的文字“拷贝”到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启发学生观察两个操作的结果,产生的是什么文件,文件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最后请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异同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保存整个网页的信息和只保存网页的文字内容的操作方法,而且很快地理解了两者的区别。

三、对问题的反思

1.如何解决从“会”到“懂”的过渡

“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很适合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师采用“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肯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学生“会”了,有时不一定就能“懂”了,从“会”到“懂”还有个过渡发展的过程。有些学生爱动脑子,边做边思考,但也有些学生只会照做,就是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避免学生养成自己不动脑子、完全依赖教师的惰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做,不要死板地照搬照抄,成为只做不想的模仿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德恩等.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交换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下一篇:职校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