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

时间:2022-05-28 04:23:27

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

摘要 介绍了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延缓技术,包括优化茶园田间管理、革新鲜叶采摘技术以及改进加工工艺,延长乌龙茶生产周期,解决乌龙茶的生产过于集中的问题。

关键词 乌龙茶;高峰期;延缓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41-03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之一,产地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北和闽南)、广东以及台湾地区,另外我国的江西、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发展。乌龙茶以其特有的花果香味与鲜醇的滋味而受到世人的喜爱。目前,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乌龙茶[1-2]。

由于乌龙茶的采摘原料一般以开面3叶为主[3],因此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高峰期(表1),茶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摘完茶青,而茶叶加工厂也同样需要及时加工完毕,否则茶青老化,品质下降。显然,如果能延缓乌龙茶生产的高峰期,对于减轻茶农和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乌龙茶品质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优化田间管理、革新采摘技术、改进加工工艺等。

1 优化田间管理

通过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应用恰当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变茶树生育特性,从理论上可以调节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主要措施有品种混合搭种、调整茶树修剪期、遮荫覆盖处理以及喷施叶面肥等。

1.1 品种混合搭种

茶树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 ℃,其全年至少需要≥10 ℃活动积温3 000 ℃[4]。而乌龙茶不同品种的萌发对环境温度和≥10 ℃活动积温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安溪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育对温度的要求值(表2)表明,安溪县的主栽茶树品种黄、本山、毛蟹以及铁观音就分别属于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春茶采摘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5月上旬。因此,在茶园建造时要考虑不同品种的采摘期,采用主栽品种混合搭种的栽培模式,可以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

1.2 调整茶树修剪期

茶树修剪是茶园实现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它是根据茶树生产发育的内在规律、外界环境生态状况和人们对茶园栽培管理的需要,人为剪除茶树部分枝条,迫使茶树改变原有的自然生长分枝习性,促进树体的营养生长,从而达到持续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茶树在采摘后进行修剪更能促进茶芽的萌发。一般情况下,茶园轻修剪后50 d左右即可进行乌龙茶原料的采摘。因此,为了调控高峰期,一些茶区合理利用修剪技术,以调节采摘期,如在3月中旬对茶树进行修剪,可以使春茶的采摘期推迟至5月中旬;8月下旬进行修剪,可以使秋茶的采摘推迟至10月下旬[5]。

1.3 遮荫覆盖处理

茶园遮荫覆盖是茶园的一项常规管理工作。茶园适当遮荫,不但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湿度和漫射光,减少风害、寒害和旱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树体内的有效成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6]。安溪县茶科所王文建以本山乌龙茶为试验对象,分别采取45%和30%遮荫度的遮阳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遮荫后茶树新梢叶质变软,持嫩性增强,整齐度提高,同时芽梢生长加快,开采期可以提早3~7 d以上[7]。

春季茶园采用大棚覆盖也可促进茶树提前开采。庞冬辉等观察了塑料大棚覆盖对茶树物候期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塑料大棚覆盖可使五年生的白毫早茶树一芽二叶期比对照提早10~18 d[8]。因此,为了错开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提早春茶开采期,华安县仙都镇于冬季至早春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盖茶树,使春茶比无覆盖的茶树提早15~20 d开采,增产干茶150~300 kg/hm2,迟芽种铁观音可提早到清明节前上市[5]。

1.4 喷施叶面肥

茶树叶面肥是指施于茶树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可从叶片直接进入茶树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因此,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9]。

不少科研单位都对茶树喷施叶面肥进行了效果分析。陈常颂等在玉龙茶树品种上喷施“绿隆”叶面肥3 000倍液,结果发现,喷施“绿隆”叶面肥的新梢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要提早2 d[10]。杨如兴等以丹桂品种为对象,喷施三六牌氨基酸液肥300~400倍液,可使丹桂乌龙茶开采期较常规施肥提前1 d[11]。此外,“碧护”[12]、“活力美”[13]等各种叶面肥在茶树上应用,均有相似的效果。尽管这些叶面肥均可使茶树开采提早1~2 d,但对于采摘期相对集中的乌龙茶而言,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2 革新采摘技术

乌龙茶的传统采摘技术为人工手采,近年来则发展为小镰刀割采、剪刀剪采以及采茶机机采等。不论何种采摘技术,都需要考虑延长采摘期,抑制采摘洪峰期,或提高采摘效率,减轻采摘强度,具体而言则是提前开采和利用机采技术。

2.1 提前开采

一般情况下,乌龙茶的采摘原料为开面三叶为主,例如铁观音的标准为中开面3叶。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茶园内形成中开面3叶的时间往往只有3 d左右,如果只采摘中开面3叶新梢,则采摘时间短,茶叶品质难以保证。因此,乌龙茶区采摘鲜叶原料都要提前开采,一般从小开面开始,到大开面结束。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季节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不同季节的采摘标准有所不同[14]。一般春茶宜在顶芽形成驻芽、顶叶小开面时开采,若待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开面时再采,第3、4叶已变粗老,从而易造成鲜叶原料太过粗老,影响茶叶品质;夏暑茶宜打顶嫩采,有利于提高秋、冬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全年经济效益;秋茶宜在顶芽形成驻芽,顶叶中至大开面时采摘,这样的鲜叶原料宜制出高香的乌龙茶。显然,通过适当提前开采,可使乌龙茶的采摘期延长至15 d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高峰期。

2.2 机器采摘

形成驻芽的乌龙茶鲜叶叶茎已经有一定的木质化,人工采摘速度缓慢,功效低,尤其近年茶园采摘用工日趋紧张。薛 亮等的试验表明(表3),机械采茶工作效率是人工采茶的16~25倍,而采摘费用仅为人工的10%左右[15]。显然采用机械化采摘,不仅可降低成本,提高工效,更能在乌龙茶生产高峰期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乌龙茶机采也将是今后的必经之路。

3 改进加工工艺

乌龙茶的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做青炒青揉捻(含闽南乌龙茶的包揉)烘干,其中形成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做青。一般情况下,乌龙茶做青耗时长,用工多。同时,乌龙茶加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晴朗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乌龙茶。再者,乌龙茶的揉捻尤其是闽南乌龙茶的包揉,要将片形的叶片塑造成颗粒状,比做青更耗时耗工。因此,运用新型加工设备,或调整工艺参数(如冷藏杀青叶),可以抑制或延缓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

3.1 运用新型加工设备

乌龙茶加工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晾青设备由移动式晾青架和水筛组成,水筛搁置于晾青架上。每次摇青前后都需要将装有青叶的水筛从晾青架上取下、架上,劳动强度较大。

近年来,台湾地区发明了一种机械提升层架式晾青机,其特点是鲜叶分层薄摊,结构紧凑。该设备由晾青架、移动式晾青帘、钢缆提升装置等组成(图1)。工作时,电动机带动提升架将晾青帘降到地面,人工将鲜叶均匀地平铺在晾青帘后,提升架将晾青帘升至某一层架高度,用手工将晾青帘推入层架中,依此反复,完成摊叶和放置。

另外,包揉是乌龙茶加工中耗时耗工较多的一个工序,以台湾高山乌龙茶传统包揉为例,加工250 kg鲜叶,需要包揉30~40次,花费5~6 h,而且至少需要4个工人操作。因此,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一种乌龙茶压揉快速成型机应势而生(图2)[16]。该机一次可压制225 kg鲜叶,生产50 kg左右的成品茶叶。

在台湾阿里山茶区调查发现,台湾高山乌龙茶一般只要压揉4~6次就可以形成颗粒,整个成型时间15~30 min,即可达到纯速包机包揉的效果(表4)。利用该设备生产的茶叶成品色泽鲜润一致,大大提高了乌龙茶造型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无布包揉,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乌龙茶加工自动化水平。因此,通过应用新技术可以缩短加工时间,减轻加工强度,达到延缓生产高峰期的目的。

3.2 冷冻贮藏杀青叶,延长加工时间

杀青,是指利用高温钝化鲜叶(或做青叶)中的酶活性,并减少水分,发展茶叶香气,固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工序。通过杀青,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基本形成或基本固定,但常温情况下,杀青叶也需要及时加工完毕,否则制茶品质难以保证。

笔者初步试验表明,低温可以保持杀青叶的品质稳定。金萱乌龙茶杀青后,采用乌龙茶压揉机压紧,然后送入-4 ℃的冷藏库中,15 d后再进行加工,其品质与对照相当。因此在繁忙的茶叶生产季节,将杀青叶置于低温条件下,可使杀青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的理化性状和制茶品质,再经贮藏一段时间后,在茶季空余时间进行加工,可解决目前乌龙茶生产过于集中的问题。

4 小结

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降低劳动强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尤其在当今茶叶生产人员紧缺的条件下,更显得重要。通过优化茶园田间管理,如调整茶树修剪期、遮荫覆盖处理等,以及通过提前开采和机器采摘等采摘技术,并改进加工工艺,应用新型加工设备,配合冷冻贮藏杀青叶等技术,可以延长乌龙茶生产周期,从而延缓乌龙茶的生产高峰期。

5 参考文献

[1] HOANG T X,NGOC D V,房婉萍,等.越南茶叶产业概况[J].中国茶叶,2012(7):12-13.

[2] 吴声舜.泰国北部茶区介绍[J].茶讯,2010(11):20-21.

[3] 施兆鹏.茶叶加工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4] 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 孙威江,陈志丹,董青华.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J].中国茶叶,2009(8):28-29.

[6] 王宏树.浅谈茶树蔽阴[J].蚕桑茶叶通讯,1990(3):29-31.

[7] 王文建.遮荫对暑季乌龙茶生产影响试验初报[J].福建茶叶,2004(4):10-11.

[8] 庞冬辉,陈正法,肖润林,等.大棚覆盖与地热线的增温效果及其对茶树生理生长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0,25(4):23-28.

[9] 仓梅芹,成浩,曾建明.茶树叶面肥研究应用概况[J].中国茶叶,2008(1):11-13.

[10] 陈常颂,游小妹,陈荣冰.“绿隆”天然叶面肥肥效初报[J].茶叶科学技术,2004(3):17-18.

[11] 杨如兴,邬龄盛.“三六”牌氨基酸液肥在茶树上的应用[J].茶叶科学技术,2009(4):25-26.

[12] 谢文林.“碧护”在铁观音茶树上施用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9(5):57-58.

[13] 王文建.“活力美”植物有机液肥在茶叶生产中应用效果初报[J].福建茶叶,2001(5):9-11.

[14] 杨浩湘.谈谈安溪乌龙茶采摘方法[J].福建茶叶,1981(1):29-30.

[15] 薛亮.茶园管理机械化效益核算[J].茶业通报,2009(2):64-66.

[16] 陈加友,郑辉,陈济斌,等.乌龙茶茶叶压揉快速成型机:中国,CN201001 0186878.0.[P].2010-09-15.

上一篇:欧美大型展会上的轻武器及附件(下) 下一篇:青海省土壤有效硫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