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时间:2022-05-28 02:47:01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栓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N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且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脑栓塞;神经功能;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160-02

脑栓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栓塞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栓塞后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缺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本院对收治的脑栓塞患者给予了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脑栓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全部患者治疗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障碍,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者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5~82岁,平均(65.35±5.21)岁。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3~83岁,平均(65.21±5.46)岁。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均排除伴有精神病及智力低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健康宣教、检测病情等[2]。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栓塞后,由于患者伴有肢体或语言障碍,患者会出现思维迟钝、寡言少语、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郁状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文化背景、抑郁程度、心理素质等因素,给予语言沟通与疏导,引导患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唱歌、下棋、玩扑克等,必要时可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病例,使患者重新树立对生活的希望。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其多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理支持与安慰,最终使患者放下心理负担,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治疗[3]。

1.2.2 语言功能训练 待患者意识清醒后,通过摆放患者喜爱的生活物品或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来刺激患者的视觉及听觉能力,帮助患者认识摆放物品,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发音训练。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训练可从发音过渡到词,再由词过渡到短语,反复训练,循序渐进,从而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1.2.3 运动功能训练 待患者意识、情绪、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4]。首先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锻炼,如按摩、关节被动伸展、内旋等,以防止患者肌肉萎缩或关节痉挛,然后逐渐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坐立等动作,待患者可坐立后逐渐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在患者尝试站立时,应首先帮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先进行原地踏步走,待患者掌握身体平衡后,逐渐开始搀扶行走,等患者自我步态平稳后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1.2.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当患者肢体或语言功能有一定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穿衣、上厕所、吃饭、洗脸等日常生活活动,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喜好,安排适量的散步、静走等活动,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 临床观察指标

护理前及护理后(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各指标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进行评定,此量表评分为0~45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法进行评定,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N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后N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FA评分的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比较(分,x±s)

3 讨论

脑栓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后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多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语言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残疾程度至关重要。

由于患者自身疾病原因,脑栓塞后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表现为思维迟钝、寡言少语、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5]。因此,对于脑栓塞患者,在护理时,应首先给予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交谈与心理安慰,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去面对疾病、接受治疗[6-7]。语言功能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主要手段,通过上述训练,可使患者尽快恢复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贾芳玉[8]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在促进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同时,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本研究提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后N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护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给予脑栓塞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促进肢体及语言能力的恢复。王美[9]认为优质护理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学知识,而且促进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进一步了解。于素贞等[10]认为优质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研究认为,对于脑栓塞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9-10]。

总之,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栓塞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平.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分析要求[J].医药前沿,2011, 11(8):632.

[2] 苏翠红,徐岚.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19-20.

[3] 周多莲,吴英姿.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10-11.

[4] 程蕊琼.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7):1737-1738.

[5] 姚志剑,卢青.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脑功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5(8):726.

[6] 廖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67-68.

[7] 黄永新,吴霖浦,何彪.脑卒中后抑郁症心理健康调查表量表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21-123.

[8] 贾芳玉.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1-52.

[9] 王美.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护理[J].实用新医学,2008,9(8):763.

[10] 于素贞,徐琳,张荣,等.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53-154.

(收稿日期:2013-04-26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螺旋CT在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