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与管理经济学的补充

时间:2022-05-28 01:06:08

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与管理经济学的补充

摘要:通过我们长期研究,本文首先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的理论严重不足,它们最终都成为“黑板经济学”。本文从管理角度出发,首先提出了四要素的观点,并对国际体育竞赛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不依赖”的经济管理思路,总结创新了《公平竞赛办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赛办法》;管理四要素

一、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严重不足

资本主义经济学(也称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三大思想体系,各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它们各自的逻辑结构,从公理化方法看,也是自成一体,都能自圆其说。三大思想体系在实践当中,之所以运用起来都不尽人意,原因主要在于各自要求的前提条件都有不切合实际的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学思想及其对应的办法是市场经济,用于实践,其有效运转需要“人人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为前提。这就好比拳击比赛,进场时的运动员只有同一重量级,通过自由击打得出的结果才谈得上公正合理。可是现实生活中,平等是少见和相对的,不平等则是常见的。因而西方经济学及市场经济的适用性就受到局限性。市场价格并非像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那样,在大数定律的意义上公正合理、不偏不倚,这就是亚当・斯密所指“市场好比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结果。

这只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者一般认为是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发生作用,我们认为更直接的原因是“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在发挥作用。资本的本性是贪梦和自私,马克思关于资本贪梦自私的描述揭露了资本的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壮起来;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它就会不顾人间的一切法律;有300%,它就敢冒绞首的风险”。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市场价格的形成,大多数情况下都偏向有钱有势者,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也会“嫌贫爱富”,成为市场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我们称之为“财富磁场效应”。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依赖市场机制,难免派生出种种匪夷所思的怪事和有悖常识的奇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及其对应的办法是计划经济,用于实践,其有效运转需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觉悟”做前提。形象地说,其参与者或至少各级领导人员,应当具备矍鲁巴、、、白求恩、焦裕禄那样的觉悟,否则难免出现、、或懒、慢、差、费等现象。

现实中,具有“崇高觉悟”的人是稀缺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诉求。即便在特殊时期和特殊历史条件下,如斯大林同志讲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也是难于持久的。计划经济在各国最初的实践中之所以鼎盛辉煌,是因为长期革命战争造就的,一大批公而忘私的无产阶级战士是其重要支柱。若干年后,随着“老领导”的逐步谢幕,新领导的逐步接班,和平时期个人利益渐成主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运作中也就弊病迭出。日趋严重的、不断降低的工作效率,致使社会到了缺吃少穿、精神禁锢的地步。仅仅强行依靠思想教育或改造,反倒派生出种种很不正常的怪相和假话成风的奇观。同时,计划经济最大问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在抛弃计划,这也成为计划经济的重要弊端之一。

数理经济学的思想及其对应的办法是数学模型。用于实践,其有效运转需要“具有特定要求的完备数据”作前提。形象地说,好比一顿盛宴,不仅取决于烹调技术和餐具,还需要各式精美的原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既有的经济统计数据,很不健全甚至误差惊人。即便重要而又“成熟”的一些基本数据,不同权威机构算出结果差别之大也令人惊诧。虽说建立健全数据库的工作各国政府和专家一直努力不懈,但时至今日仍谈不上根本性的改进。深究其里,发现深层次的困难并不在统计工作本身。理论上看似相当美妙的数学模型,实践起来作用就很有限。勉强借用现有统计资料运算,得出的结果常常带有相当的游艺色彩。

理论上假设前提条件的欠缺,使得对应的办法应用起来效果大打折扣。这就使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崇拜市场经济的某些人喜欢多党制,不厌其烦地呼吁所谓“民主”。与其说这是一种出于正义的呼声,不如说面对市场失灵在作思想上的补漏之举,或者企图把出现纰漏的责任寻找一个替罪羊。这也使我们理解了,计划经济年代为什么要竭力宣讲“大公无私”,不厌其烦地“改造思想”。与其说这是一种政治需要,不如说深层次的动因在于管理工作,在于不断地落实和校正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理,搞数理经济学的人,最大的期盼和梦想,就是有朝一日统计部门能够提供全面而可靠的统计数据。

为求得实践有效,立足于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以往都在设法使各自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尽可能完备。可是不遗余力的结果总是事倍功半。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说不尽的焦虑后,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学思想,使对应的办法适应既有的社会现状呢?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有一段话说得很坦率,“喜欢讽刺的人对于完全的市场经济所说的话,可能正和萧伯纳对于基督教所说的一样:唯一的毛病是从来没有被实施过”。这就是说,完全的市场经济其实只是一个乌托邦。由此联想到,完全的计划经济也是一个乌托邦,也从来没有实现过。只要不迷信以往的所谓经典理论,不难看到,实践过的所谓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都是一种与理论描述有所不同的,或很不相同的变形体。所有的经济实践或浅或深地表明,对市场经济的原教旨或计划经济的原教旨均不可过于依赖。无论哪一个,如用政权的力量强力推行,严格照办,带来的都是教训甚至灾难。反之,在变通实施的情况下,效果反而相对好些。在美国,这被说成是“混合经济”(萨缪尔森)。在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语言中,这被表达为一句很巧妙的话:“把经济理论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经济管理要素与管理结构探索

(一)管理四要素

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经济管理,无一例外是对人和物的管理。管理的过程也无一例外是由管理标准、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组成,我们称之为管理四要素。管理四要素通俗的讲就是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怎么样。

管理标准是对管理对象提出要实现的目标或要实现的目的,与管理指标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管理标准的制定一般遵从国际、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和管理对象的具体特点而制定。

管理决策是对实现管理对象既定目标的方案的选择过程,我们也称之为“信任推定”,信任推定又可以分为两种:可信推定和不可信推定。类似于司法认定的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有罪推定:若不能证明无罪,则推定为有罪。无罪推定:若不能证明有罪,则推定为无罪。

管理执行是在采纳决策方案的基础上,对管理对象进行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社会活动。

管理监督是对管理对象在管理标准制定、决策、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而不至于管理偏离既定管理方向和目标。

管理四要素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一个完备的管理框架,管理框架的每一个环节都置于阳光下运作,各司其职,而不会打着机密的旗号暗箱操作,弄虚作假。

(二)经济管理结构发展创新

社会主义有两个根本任务,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简单地说就是“公平与效率”问题,既要公平,又要效率。自改革开放以来,打破了公有制计划经济的藩篱,开启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待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给出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的要求决定了社会主义最理想基本模式――公有制市场经济。原因在于公有制会有效兼顾公平正义和统筹社会分配,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有效控制两极分化,因为所有权决定分配权;市场经济才能更有效调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调动社会积极性。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公有制所有权人没有真正起到对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第一,要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必须解决政经、政企分离问题,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党中央和人大领导下,独立于政府之外,制定相关经济管理政策,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服务和执法机构,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企业人才选拔必须由通过市场选拔,与传统人才任免制划清界限,不能任人唯亲、行政派遣、行政任免,否则,违背市场经济基本准则。

第三,形成严格企业管理模式:标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配合与制约。

第四,明确公有产权与公共管理分配的关系,把经济建设交给人民自己做主,党和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依法管理,不要包办。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方法的三不依赖构想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学所依赖的是“人人平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依赖的是“高度觉悟”,数理经济学所依赖的是“精准数据”。三种经济学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也能自成一体,自言其说,但是一旦走向实践,假设条件并不成立,甚至大相径庭,我们的理论都会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从来就没有摆脱过贫富分化和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从来没有在常规环境下真正实践过;数理经济学更是黑板经济学,在实践中根本没有实践上的意义。原因是市场从来就没有“人人平等”,共产党员也从来不是“人人具有高度觉悟”,统计数据也从来没有精准过。

我们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不依赖任何前提条件的经济学方法呢?

奥运会是全世界公认的公平的体育赛事活动,长期以来得到全世界一致认可。他们既不依赖人人平等,也不依赖高度觉悟,更不依赖精准数据,他们依靠的就是“公平竞赛”。历年的高考一样,不依赖任何前提条件,标准统一,各显神通,能者优先。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呢?经过长期研究思考,张敢明教授为首的研究组首先提出了《公平竞赛办法》的轮廓,后经不断完善补充发展成为一套系统完整的经济管理方法。

《公平竞赛办法》其要点为:一套管理标准、一项审核程序、两个基础概念、三大职能分设结构、五条基本原则,曾俗称“一一二三五办法”。

一是一套管理标准(效益标准)和一项审核程序(信任推定);二是两个基本概念(效益标准和效益指标);三是大职能(决策、执行、监督)分设,五是五项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公共性、按劳分配、计划管理、能者优先、分级调控)。其有效结合了历史的和现代的多项优秀思想和优秀成果。比如,将管理四要素引进企业管理,形成企业“咨询(顾问)、调节(决策)、执行、监督”的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将法学中的无罪推定法引进到企业管理中来,形成企业管理信任推定规则;将招标投标工程中标的方案引进到企业人才选拔的竞赛中,形成效益最优选择规则。更有意义的是张敢明教授受物理学中的温度与摄氏度的启发,在企业管理中形成了“效益标准和效益指标”两个基本概念,可以说这纯粹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正是这项创造性的工作,改变了企业管理中单一的计划指标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企业效益标准和效益指标区分开来,将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有机结合,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

《公平竞赛办法》实施步骤可以优先小企业、大国企和事业单位,甚至国家基层行政机构人才选拔和考核,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逐步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斯大林.悼列宁[N].妇女日报,1924-01-26.

[3]张敢明.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4]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作者单位: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三个自信”培养的路径探究 下一篇:春季湿疹 别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