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军训长效性路径探析

时间:2022-05-27 08:08:23

基于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军训长效性路径探析

【摘 要】 军训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实中军训却存在长效性差问题。为此,通过充分认识军训的素质教育价值、军训考核凸显专业特色和素质动态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挖掘课外教育的有效渠道以及构建国防素质教育体系等途径,建立基于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军训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养成;军训;长效性;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对青年学生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军训,现已成为高校新生入学时的第一门必修课,它对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军训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军训期间,大学生学习国防知识、军事理论与技能,可以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勇往直前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军人严肃认真、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大学生直面人生挫折。军训中,划一的内务、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彰显出大学生较强的自理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为新生成功度过“适应期”准备了最好的心理助跑条件。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军事技能训练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功能。在军训的摸爬滚打中,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促进了身体发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赢得了“革命的本钱”。

4、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军训中,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军事动态,了解我国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前景与世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明白“军备竞赛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赛”,激发大学生热爱专业、刻苦学习的热情,激发其潜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

军训的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具有训练周期短、集中,内容充实等特点。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磨练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坚毅性格、培养纪律意识的效果。但是,为期两周的集中教育对学生所形成的积极影响尚未能深入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长效性不够。军训结束后,原本在军训时整齐干净的内务、严格有序的纪律会变得乱七八糟、松散拖沓。而军事理论课成绩考核合格后,便很少有学生自主进行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的培养,国防观念日渐淡薄。因此,高校的军训工作要与大学生的素质养成融为一体。将“军训”小体系升华到“素质教育”的大体系之中,将“入学―军训”的即时教育延展到“日常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层面,以提升军训的实效性。

二、基于大学生素质养成的军训长效性路径分析

1、充分认识军训的素质教育价值

要看到军训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把素质教育纳入军训的总体规划,并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训前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新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训中拓展军训内容,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树典型学先进,学校各级领导的训场看望,学校团委、学生会的经常性慰问,以及适时开展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训后总结以巩固军训教育成果。

2、军训考核凸显专业特色和素质动态发展

高校的军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考核内容。如纺织服装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纺织工艺、服装设计等在军事防护服装中的应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于先进国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此同时,军训考核应当凸显学生素质的动态变化,如队列、射击、内务卫生、日常管理、歌咏比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每一方面又应有子项目。如内务卫生考核内容可细化为被子、脸盆毛巾、牙刷洗发水等生活用品的摆放及卫生打扫情况;心理素质考核内容包括品德、价值观、性格、兴趣、智力与能力等。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军训与学生素质的有效开展,要以生为本,体现学生诉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以缓解学生出现的军训后茫然空虚、寝室人际关系紧张、贫困生问题凸显等不适应。此外,高校中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干部亦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依靠力量,要鼓励学生通过加入各类学生组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4、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

军训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转为课堂学习。要深挖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讲授与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育与学习,并充分利用“五四”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军训中习得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学习,平稳度过适应期,实现角色的完美转变。

5、积极挖掘课外教育的有效渠道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组织参观“红色之旅”,增强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体活动,提高学生个人魅力、提升集体向心力;学习校训、校歌等校史校情,强化学生的爱校情怀,增强集体归属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巩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6、构建国防素质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宿舍内务卫生检查、文明宿舍评比、校园文明监督岗、早操、升旗仪式等日常文明教育活动,建设国防教育专题网站、开放军事资料室,指导军事类学生社团、开设国防教育讲座等多层次教育网格,将国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国防素质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要将国防教育的有关理念和最新成果及时引入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实践中,注重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军训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融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国防素质教育新体系,以深化军训成果、拓宽军训内涵、提升军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海琴.大学生军训效应之我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01-102.

[2] 马玲莉.天津高职院校学生军训问题研究[D].2013.

[3] 金璐璐.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2012.

[4] 喻维春.高职院校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体系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3-15.

[5] 吕开东,张彬.关于高校军训效果长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

[6] 邬红波,俞党跃.大学生军训成果长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浙江省内四所高校军训成果的调研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51-54.

【作者简介】

张 伟(1982-)女,江苏徐州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上一篇:探访龙腾山庄 下一篇:大洋彼岸的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