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中学历史教学

时间:2022-05-27 05:14:49

如何搞好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由无数个看似相互独立,实则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它的发展又是受一定规律所制约的,离开了整体的理论思维,就无法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也就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向学生揭示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的同时,知道这个知识点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从而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完成历史课的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这三大任务,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可望学生能全面、系统、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我认为要上好一堂历史课,应该达到以下四个要求:

第一、努力贯彻并切实达到教学目的,因为教学目的是一个课时的灵魂和核心。离开了教学目的,就等于失去了主心骨,任何丰满的身肉都无法生长。

第二、处理和讲解教材要少而精,重点应突出,必须把重点讲透彻,难点须突破.务必将难点说清楚。

第三、根据教材内容运用最‘恰当和最巧妙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传授历史知识,循序渐进地落实”双基’、打好基础。教应当为学服务。因此,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在生动活泼中发展智力,在严肃认真中培养能力。

第四、课堂教学的程序和结构要严密,充分利用教与学的有限时间和精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不懂不会到能懂能会,从少知少会到多知多会,基本上能当堂消化、吸收,使极大多数学生各有所得,均能进步。

认识无止境。那末,不断地深入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使学生能全面、系统、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始终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首要任务。那么怎样上好一堂历史课呢?我认为要做到精讲精练,多看多思,上导下动。

一、精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头万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及政治、经济、军事、文艺、哲学、科技等等。这里面涌现出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充满着稀奇有趣的历史地名,贯穿了耐人寻味的人类历史事件。因此;历史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必须做到少而精。

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看懂和理解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历史教师只是充当解决这一历史知识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因而,精讲的关键就是讲述最基本的要点,最概括的内容,最有条理性的线索,最有准确性的概念。当然,有时候要插入生动有趣的例子,而且还得使用形象直观的语言,把故事性和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让它们溶化在一起。

从实践上讲,精讲才能有效地贯彻课时的教学目的,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便于把重点讲透,利于将难点说清,以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精讲,就要分清课程上重点和难点之处。这样,教学目的的贯彻达到,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产物和必然结果,决非偶然和巧遇。至于是否做到了精讲,最好的检验就是教学效果。应该说,效果是检验精讲的标准。

二、精练

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要变为自己的能力,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主要依靠精练。精练,既是熟悉、运用、深化历史知识的手段,又是发展智能的途径。这个途径,一方面要做到习题少而精,另一方面,习题的类型应多样化。通过精练,既能达到能力的培养,又会促进智力的发展,由此而获得更进一步的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个辩证关系可以归纳为一个简要的公式:

实践(包括精练)

智力+知识==============能力

根据以上的这个简要公式,精练习题就应当安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精练,把历史知识转化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促进智力的加速发展,所以,知识、能力、智力三者在不同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都在不停地起着变化。

无可否认,精练是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必须经历的重要实践。精练就是培操作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动手的能力。许多有经验的历史老师说得好,“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练,力求精,以少胜多。只有从精处练,才能练出巧。精练却是获得技能的关键,又是通向技巧的起点。所以,我们就坚持这种观点,精练、技能、技巧三者,就是步步登高的神能阶梯。精练就是更有效,更扎实打好雄厚又广阔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

精讲和精练,就是掌握历史知识的技能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体,这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规律。

三、多看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了“学”,最主要的着眼点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历史的方法。因此,历史教学中应当对学生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和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其次是注意课内外的结合,让学生阅读与教材有关的优秀的历史小说、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剧本等等。当然,应当明确规定,阅读历史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使两者起到相辅相成的阅读效果。而且,在课堂教学的程序和结构里,应该安排必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指定阅读某一段和某一节的内容。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随时指导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

四、多想

“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学习历史是繁重、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通过紧张的思维过程,然而,紧张的思维过程,最好是在富有兴趣的状态中进行。学生思维的发展,先从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占优势。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就要重视这个教学规律。

教师启发学生多想、多思会出现许多疑点,疑点就是问题,唯有通过教师的启发,而不是直接的注人,唯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不是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述,唯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才能在运用旧的历史知识中去追求新的知识,新的知识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学问,这种学问也可称之为活知识。活知识的出现,就标志着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增强。

五、主导

历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关键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持续发展,因为兴趣的发展具有四个作用。

第一、形成知识面的广阔性,促使学生求知欲增强。

第二、激发学生兴趣的分化和选择,即,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得到启发以至选择和爱好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等等。

第三、让兴趣进入到一定程度的深刻性。

第四、通过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更高的自觉性,以取得智能的发展,教师就应当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象中,要求学生找出因果关系,作出逻辑性的论证,这就到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和解决问题的阶段。

六、主动:

教师指导作用的直接目的,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缺乏主动,有多方面的原因。诚然,学生历史离不开记忆,而且培养和训练记忆能力也是开启智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是具体表现在学习上的兴趣。由于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明确;从而具有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这是形成学生最佳智能结构的核心。

一般说,历史教学中不存在偶然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符合逻辑的发展。因此,我们只能脚踏实地、长期细致、复杂多变、有系统、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方向地因材施教;有远见有毅力地面向全体,教师通过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即培养和训练思维能力,特别是发现能力,以加速形成最佳的“智能结构”。

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懂得:整理出有效的经验,吸取必要的教训,免受历史的惩罚。创造历史的奇迹;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试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后历史教师的正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