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要点探讨

时间:2022-05-27 03:15:40

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要点探讨

摘 要:文章从施工临时用地、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环境风险六个方面探讨了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要点。

关键词:公路;施工期;环评;要点

近年来,公路建设项目的发展,完善了路网布局,缓解了交通压力,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保护公路沿线环境,建设和谐公路,更好地制定预防和减轻公路项目施工期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必要就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施工期临时用地、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环境风险等。

1 施工临时用地

公路项目施工期临时占地较多,包括取、弃土场、施工便道、临时材料堆场、拌合场、预制场和施工营地等。

1.1 取、弃土场

公路工程尤其是山岭重丘区的公路工程,弃土(渣)量较大,据有关资料,在黄河流域废弃的土石方中有10%~30%成为水土流失量,南方降雨及暴雨较多的地区,弃土的冲刷程度更加严重[2]。对于取、弃土场,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应重视选址,总体上应以“工程合理、安全可控、因地制宜、保护环境”为原则,弃土场下游2倍总坝高距离范围内的住户必须搬迁,对取、弃土场选址不合理或存在隐患的,应要求另行选址或增设补救措施。施工结束后,对可恢复的临时用地应及时恢复;取、弃土场服役期满后,应进行修整、清理和生态恢复。

1.2 施工便道

环评阶段应对施工便道合理性进行复核,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新建道路必须绕开各种生态敏感区。有条件的情况可将施工便道进行硬化,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的同时,也造福于当地百姓。对于人烟较少的地区,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3 临时材料堆场、拌合场和预制场

临时材料堆场常在拌合场和预制场附近或之内,按照环境保护选址要求,应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特别是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其排放的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质,根据《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沥青混凝土拌合场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且与敏感点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临时材料堆场等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对临时占地内的表土进行保存,施工结束后应做好生态恢复[2]。环评中应提出严格的措施,防止临时拌合场和预制场废水、噪声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1.4 施工营地

有条件的情况,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已有民房,减少建设投资的同时,也减少了临时占地。没有条件的地方,必须新建施工营地的,环评中应提出措施,防止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环境。

2 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施工工序包括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路基开挖、路基填筑、路面铺设等。路基工程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一是生态保护,主要包括土石方开挖、弃土处置及表土保存等;二是围绕污染控制,注意路基工程施工时大气、噪声污染控制[3]。环评中应明确路基工程施工产生土石方的去向,并论证其合理性;对边坡施工应采取临时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3 路面工程

根据目前公路建设现状,一般新建道路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工程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苯并[a]芘的污染。一般公路按照15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中沥青含量5.8%计算,借助宁波环科院创建的大气环评助手eiaa2.7中“公路汽车尾气预测”模型预测可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苯并[a]芘贡献值随着预测点与公路边界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离公路边界外10m处贡献值约为0.00226ug/m3(标准值为0.0025ug/m3),由此可知,一般公路施工过程中苯并[a]芘在施工边界外10m范围内会超标。因此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劝导道路两侧10m范围的住户暂时离开施工路段,并应对施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要求施工人员站在上风向等[1]。

4 桥涵工程

对于涉及桥梁工程的公路项目,环评阶段首先应复核桥梁是否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5]。根据《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和《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评价(上)》,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是禁止跨越的,穿越二级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必须在环评阶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防止施工期和营运期道路废水进入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水体[1]。

桥梁施工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采用不涉水施工工艺。桥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岩浆和废渣要及时清运,防止冲入水体内。且施工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水流通畅[4]。

5 隧道工程

环评阶段对隧道施工应重点关注弃土石方的处理,其次是隧道口边坡处理。

环评中必须对隧道挖出的弃土石方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弃到排土场的应对依托的排土场进行环保分析;隧道洞口尽量不刷边仰坡,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扰动。

6 环境风险

公路项目施工期环评除了应关注施工本身带来的环境风险,如塌方、爆炸、油品泄漏等,还应关注公路项目建成后的环境风险,并在施工期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项目建成后的环境风险,如对涉水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等。环评中对公路建成后环境风险措施的复核,并在施工期提出补救措施,可有效减轻重大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

7 结束语

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期一定程度上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甚至影响到沿线生态环境的平衡,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可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环评中应加强公路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树立环保优先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建设生态公路、环保公路、和谐公路。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办公室.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评价(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2.

[3]程萍.公路建设项目环评中须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41-43.

[4]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JTG 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0.

上一篇:运河寻梦 寻找运河的足迹 下一篇:公路施工管理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