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缘何取消股票期权

时间:2022-05-27 12:49:07

微软缘何取消股票期权

期权激励是人类商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可以说没有期权,就不会有硅谷,不会有美国的新经济。很多人试图以微软停止向员工发售期权来说明期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其实不然。

微软诞生于1975年,初期形式是合伙人制,公司中所有的股份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以60∶40的比例持有。1978年,比尔・盖茨的年薪是1.6万美元,是公司中最低的工资,这种把自己塑造成“劳模”的伎俩后来为许多软件公司的老板所采用。

其实,人们对于微软及盖茨都有很深的误解,在多数人心目中,盖茨是一个勇于创新,敢冒风险的创业者,其实盖茨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创业者!微软的财务制度一向以保守著称,甚至让人感到“抠门儿”。创业25年,大把赚钱,却从不向股东分红!而仅仅依靠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系列办公软件这两大挣钱法宝,微软每月的现金收入就高达10亿美元。

尽管日进斗金,盖茨始终认为微软只是一个创业公司,而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一般是不会考虑分红的。在微软每年11月份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所得到的回答始终都是:“公司一直都在考虑分红的事情,但目前还做不到”之类的套话。只是到了2002年底, 在手握400亿美元之巨的现金后,微软的股东们才坐享了第一次分红。

微软的薪资体制亦是如此,并非人们惯常理解的高工资体制,而是采用稳健的工资水平与股票期权相结合,甚至有人戏称:微软是“低工资高股权”!微软批量制造百万富翁的马达并非是丰厚的年薪,而是股票期权!

微软基本上每隔两年为员工发放一次股票期权,一个员工工作18个月后,可以行使该次认股权中的25%用以认购股票,此后每6个月可以获得其中12.5%的股票,10年内的任何时间全部兑现该次认购权。比如:1994年年底微软股价为61美元,1999年年底股价创出新高,为116.75美元。从1994年到1999年底微软股票经过三次分拆,即股本增加八倍。实际上1994年的股价应该换算为1999年的7.625美元。即每股溢价高达115美元。

如果一员工在1994年加入微软,并获得平均数量:1000股认股权,则他如果在1999年行使购股权利并出售股票,则他最高可以获得1000Ⅹ115=115000美元。通过认股权制度,微软终于取得了“天下归心”的效果。甚至风传微软的清洁工也获得了百万美元的报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认股权”可以算作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司制度一项划时代的改革,其意义要大大超过1914年亨利・福特所实行的“日薪5美元”。

很难说这是谁的发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软是第一家用股票期权来奖励普通员工的企业。以前的案例中,股票认股权仅仅用来奖励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但微软变革性的授予全部员工以股票认股权,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分享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微软公司员工拥有股票的比率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高。不向员工保证提供较高的固定收入,而是将员工的风险与收益同企业的风险、收益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激励功效。除了股票认股权计划外,微软还执行与之配套的员工购股计划。雇员还可用不超过10%的工资,以八五折的优惠价格购买公司股票。

2003年以后微软逐渐停止了向员工发售期权,这种改变并不像很多人所误以为的是股权激励制度的失败,微软实际上是以向员工赠予三年期的限制性股票来取代股票期权,也就是说只要在微软工作三年,这个股票就是你的了,而无需再另外花钱购买。这只不过是用一种股权激励工具代替另外一种股权激励工具。

微软的这种转变其实是与其自身的发展周期相一致的,在经历了连续2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微软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期。根据美国2003年度软件行业的研究报告,微软的税后利润增长率已经大不如前,只有28%,已经开始低于31%的美国行业平均水平。在Google的股价突破100美元的时候,微软的股票却不断遭到投资者的抛售,股价已从100美元逐步跌落到20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软员工所持有的期权在实际上变成了一张废纸。微软公司只好采用限制性股票对员工进行全值奖励来取代原先的期权增值奖励。

微软的对于股票期权的放弃,恰恰说明了股票期权制度的本质和在企业成长中的阶段适用性,一旦股票期权无力使企业实现高速成长就成了鸡肋。

上一篇:打开期权激励之门 下一篇:盘活公司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