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林业 推进生态富民

时间:2022-05-27 11:25:04

发展经济林业 推进生态富民

[摘要]文章结合通化县林业发展实际,总结了通化县经济林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综合开发经济林在思想认识、资金投入、经营机制、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经济林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经济林建设 措施 成效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25-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经济林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已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通化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绿色富裕、繁荣和谐生态强县的目标,以生态兴县为主题,科学规划,调整结构,规范经营,优化服务,全县红松干果林已达33万亩,蓝莓等速效经济林4.2万亩。大力发展经济林业、民生林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经济林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规划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将全县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区、生态恢复区、生态旅游区和生态经济林区四个生态产业功能区,全面推进生态经济林产业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规划到2015年,全县红松干果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35万亩,速效经济林6.2万亩,培育、扶持经济林龙头企业5户。

(二)强化责任落实

县里成立了经济林产业发展推进组,建立和完善了经济林发展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发展责任。县政府班子成员对经济林发展分工负责,包片抓点;各乡镇按规划具体实施;林业局负责产业指导和监督考核,齐抓共管,为经济林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创新经营机制

为了解决经济林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顺应农民生产需求,把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典型示范县以来,更是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全县组建干果林、蓝莓、刺嫩芽、刺五加等林业专业合作社已达106家,以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了发展经济林的主体,增强了应对市场的能力。

(四)实行政策扶持

出台了《通化县林业产业裕民示范工程建设相关规定和优惠政策》《林地经济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及扶持办法》等扶持政策,对发展经济林项目达到2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50—150元。两年来,全县产业示范工程兑现补助资金100余万元,激发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优化了生态产业结构

全县把经济林建设纳入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建立起红松干果林、蓝莓、刺嫩芽、胡枝子等高标准、高质量、上规模的县乡村三级示范基地,带动经济林产业发展,改变了单一营造用材林的传统做法,通过营造干鲜果林、速效经济林,调整了林种树种结构,优化了后备资源质量,拓宽了生态建设的发展空间。

(二)提高了林农经济收入

乡镇、林场根据各自的主导产业,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发展名特优经济果木林,做大做强本乡镇的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乡(场)一品的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县经济林产业已开始由长周期向短期转变,由分型散经营向集中联合经营转变,林地产出效益逐年提高。全县农民来自经济林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称经济林是兴林富民的摇钱树和生态银行。

(三)推动了林区和谐发展

通过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林场+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农民抱团发展,使经济林由零星、分散经营为主逐渐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同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农民的充分理解和热情支持。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调查了解,一些乡村干部缺乏市场观念,没有引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和优良品种,经济林发展规模小,高效益林少。投入不足,经济林发展滞后。在经济林产业发展方面,各级政府投入较小,强农惠农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制约了经济林发展。乡、村技术服务有时不到位,各乡镇仅有1—2名林业技术人员,技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技术措施落得不实。大多数经济林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红松、蓝莓等经济林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四、对策与建议

(一)扩大经济林基地建设

重视项目策划、项目包装、项目争取、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来大投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县、乡、村三级优先选择产业化程度高、产品市场前景好、增加农民收入潜力大、有龙头企业带动的经济林优势项目,带动一批经济林基地的建设。

(二)实行典型示范带动

选择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3-5户重点企业,从产业发展、环境、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成龙头企业和经营经济林的主体,联合、吸纳农民参与经济林产业发展。

(三)坚持科技支撑战略

制定完善的经济林丰产栽培、有害生物防控等技术标准规程,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服务能力,深化“果业振兴、科技先行”的技术培训,加快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和转化,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经济林产业持续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通化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