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对口的真实叙述,让我看到希望

时间:2022-05-27 08:37:13

人民论坛记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开始去记录“草根”生活?

陈博君:中国平民的生存状况,就是我们最大的国情、最实的民情。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我从几年之前,就怀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忱的人文情怀,开始着手对平民阶层各具代表性的生存案例进行深入调研和细致采访。

这些口对口的真实叙述,语气平静、情节平淡、经历平实,但是,平静中隐含着对命运的坚忍,平淡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激情,平实中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特别让我深受感染的,是那种站在现实之中遥望美好未来、面对再大的艰难依旧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几乎洋溢在每一位采访对象的身上。这让我看到了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当然,对于中国平民生存状态的调查,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视角、更深入、更细致的系统工程,只有那样的工作,才会收获一个更为客观、更加真实的结果,而本人由于时间、精力和水平的限制,仅仅只是浮光掠影地开了一个头而已。可以肯定,在广大读者之中,一定会有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感人、更能给人启迪的故事。

人民论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哪个人最让您感动?

陈博君:其实我书中所写到的这些人物,都曾感动过我。也正是因为我被他们感动了,才会在茫茫的人海中确定要写他们的故事。我就举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没有手臂的篆刻家,另一个是高中文凭的著名小说家。因为我自己也是篆刻和写小说的爱好者,我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两种艺术需要怎样的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先说那位没有手臂的篆刻家,篆刻是一门精致的金石艺术,十分考验人的体力和毅力,如果没有娴熟的技艺,哪怕双手齐全也会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更何况没有手臂,仅仅靠着一双脚来篆刻?可是这位主人公面对命运的打击不仅没有沉沦,反而历练成了一位屡屡获奖的篆刻家,他的达观和毅力让人由衷佩服。

另一位主人公高中毕业之后离开家乡四处打工,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创作小说,现在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小说家,作品也被拍成了电影,他的经历对我同样是一种激励。通过采写他,我们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采访整理: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

上一篇:《中国战略知识分子》策划专题反响热烈 下一篇:农民“被满意”的滋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