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时间:2022-05-27 06:55:44

机能实验学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致使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为生产实践、科研创新服务。因此,当今的医学教育应把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科研创新意识强的开拓性医学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

机能实验学是以动物机能实验为手段、探讨人或动物的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医学或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和技能培训课程。我校于2003年在实验室评估的契机下,对实验室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建立形成了机能实验室,开设了机能实验学课程,并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 传统教学法体系的弊端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机能实验都是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独立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普遍存在验证性实验多,缺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使学生对学科间缺乏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和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机能实验课已不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要求推行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把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技能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全面质量观。因此传统的机能实验教学需进行改革。

二 机能实验学课教学创新的实施

机能实验学课教学要推行创新教育,必须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技术水平,完善成绩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五年制开设7项实验,七年制研究生开设14项实验,于2004年编写出《医学机能实验学》教材。在使用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内容重新进行优化、重组,在保留一定数量的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与生活、临床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于2009年重新编写了《医学机能实验学》教材。本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教学时数为54学时,实验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1)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阶段。(2)综合性实验阶段。(3)自行设计性实验阶段。

2 设置阶梯式实验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能力,我们精选出基本的经典实验,精心设计了能够实现学科间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实验,开设了体现创新能力的自行设计子性实验来进行实践。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开设了常用动物的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动物的手术方法;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等。使学生们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进行铺垫。

综合性实验主要设置与生活、临床密切相关的探索性研究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大大加强了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各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

通过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学生理清了各学科知识点,加强了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分析问题的思路更加全面。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自行设计性实验安排在第三个阶段进行,首先由教师讲解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等要点,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要完成整个实验就需要学生主动地查阅有关文献,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3 把科研引进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融于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兴趣。

从2010年上学期我们对研究生开设了有一定难度的科研性实验: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实验涉及多方面知识训练:(1)计算机软件及仪器的正确使用。(2)实验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及手术方法的选择。(3)生物化学指标测定。本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仪器多,学生通过参加整个科研实验的准备、预试、实验、数据的检测等环节,对课题的设计、文献的查阅、实验方法的选定、参数指标的确立、数据的采集及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等全过程就会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把科研引进教学的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4 健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全面检查,其方式也是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考核评价项目的确立

医学机能实验学考核内容应紧扣教学大纲。最后总评成绩由3部分组成,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占30%,基础及综合实验成绩占40%,设计性实验成绩占30%。

1)实验理论考试

卷面成绩为100分,总评时折算为30分。

2)基础及综合实验

以每一次实验课为一个计分单位,分数为10分(实验操作部分、实验报告部分各5分),课程结束时,按百分制计算平均分,总评时折算为40分。基础及综合实验评分标准见表l。

3)自行设计性实验

由4或5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实验结束后写出报告,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每个实验小组推选一名主讲人。最后综合评分,以各次实验的平均分计入总评,总评时折算为30分。实验成绩分数分布见表2。

(2)评价开展的时间

实验理论成绩的评定一般可在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通过测评,教师可了解学生对《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成绩达不到要求者,需经补测合格。

基础和综合性实验评定以每次实验作为一个计分单位,考察学生一贯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的学习态度。

设计性实验评定一般安排在最后阶段。此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对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展设计性实验并对其评价较为合适。

三 改革效果

1 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

整合后的机能实验学以综合性实验为主体,集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异常――用药――恢复――正常”的客观系统的知识于一体,无形中使学生将三门课程的知识融为一体,可以实现从基础知识顺利向临床的过渡。由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组成的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现了系统式、融合性的教学特点,是传统实验课的进一步优化。

2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采用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听取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通过对最近3年参加该课程教学试点的182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9.8%的学生对该课程有兴趣;92.9%的学生认为开设机能实验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93.3%的学生认为机能实验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1.9%学生对机能实验学教学效果表示满意。

3 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改革后的机能学实验打破了学科和课程间的壁垒,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现学科间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避免重复现象,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实践证明经过实验内容的整合机能实验学在不减少实验课时、不减少实验项目的前提下,节省了实验动物、药品和实验设备,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总之,21世纪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医学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机能学教师不仅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还要是其它相关学科内行。因此,作为一名机能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方可胜任机能学教学与教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性实验及自行设计性试验的开设,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具有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高校共青团要注重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下一篇: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