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方式的现状及其对策

时间:2022-05-26 11:36:11

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方式的现状及其对策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它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还存在问题:(1)评价认识上的“缺位”;(2)评价方法上的“越位”;(3)评价功能上的“不到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做出怎样的对策呢?

1.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目标

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目标应该从学生、教师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这三方面出发,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要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全程性原则;(2)学科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客观性原则;(5)公开性原则。

2.改革和完善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机制

目前,不少教师以为评价就是考试或测验。事实上,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信息技术课教学同其它中小学课程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更具有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和合作性。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以上几方面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种评价方式,供参考:

(1)答辩评价;(2)操作评价;(3)文件夹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宽松和完善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上一篇:关于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