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时间:2022-05-26 10:33:08

以创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枯燥无味的现状,提出以新的形式挖掘新的文本内涵,以创新的教学手法和方式组接不同的文学样式,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最终使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形式新内涵;跨界混搭;教学空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而我们的教学实际往往陷于枯燥和无味之中。学生往往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无法落实,至于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还给学生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具有思维挑战性的平台,从而有力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利用新形式促使学生对教材人物事件进行思考和表达

很多时候我们在处理完字词、讲解完重点难点句子、分析完人物感情和文章特色后,教材学习就宣告结束了。如果能够在利用当下的一些新的语言表现形式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就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对教材的人物和实践进行有效地思考和高度概括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武传》后,学生对苏武爱国的精神很是感动,我就决定,“假设我们把千年爱国人物奖授予苏武,现在由你来给苏武写一份颁奖辞。”在这个新题目面前,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的热点,仔细梳理苏武的生平,高度概括苏武的精神,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一份不错的颁奖辞。再比如,给西西弗写墓志铭,给万国朋友介绍司马迁等等。可以说新形式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感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应用、拓展自己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的理解,从语文基本能力上得到了断粮,从思想情感上也受到了一次熏陶和再教育。

二、挖掘新内涵促使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

应该说,历史上的很多人物、事件、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先进的,但历史是发展的。到了今天,这些人物、事件、观点是否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呢?这些旧给我们留下了拓展的空间。

在学习完荀子的《天论》之后,有部分学生对荀子提出的“人定胜天”有自己的看法,我就组织学生辩论“人定胜天”的正确性。很多学生就联系到全球气候问题,指出我们今天气候异常和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们执著于“人定胜天”这个一观念,无限度地提高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比如,学习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人生和生死问题的讨论,学生们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结合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体会,交流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坚定了对有价值的人生地追求。我及时地让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成文,效果非常好。

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首先会促使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对自己观点的在表述也让学生再次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跨界混搭,感受不一样的语文

在学习戏剧单元的时候,教材选编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孔雀东南飞》、《长亭送别》等经典作品,但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意思,感受不到戏剧的美。针对这种现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跨界混搭,感受不一样的语文”的活动。具体做法是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来改写《孔雀东南飞》。这一下子学生来了精神,王庆杰同学连夜创作了《新编孔雀东南飞》,剧中的焦仲卿采用莎士比亚的语言表白,而刘兰芝的对白则更多地借鉴了崔莺莺的语言特色。学生不但讨论修改了剧本,而且利用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新编剧本的表演。

这种跨界混搭的学习方式打开了学生想象力,让学生把死知识用活了,小组合作,剧本表演更加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这些学生都已经大学毕业,但说起庆杰版《新编孔雀东南飞》来,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还进行了诗歌散文互相置换活动,效果都很明显。

四、走进生活,感悟语文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枯燥的语文常常是脱离生活的语文。所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妙用是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重要一步。在学期初我安排学生收集你认为优秀的广告词。活动开始之后,一样是看电视,结果就不同了。学生自然就会调动自己的语文触角感悟那些精妙的广告词,积极思考这则广告词好在哪里,那则广告的优点是什么,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达技巧,如农夫山泉的广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说说它精妙的地方,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过年的时候,收集春联,平常收集店铺的名字……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我们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分组交流,集中展示,再给出题目,要求学生写广告。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能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丰富我们对语文的感悟,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空间就很无限广阔,语文学习也会变得精彩纷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上一篇:小学英语单词识记策略与技巧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