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普通高中科任教师教学困惑之我见

时间:2022-01-18 03:25:48

消除普通高中科任教师教学困惑之我见

【摘 要】 针对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素质和文化学习兴趣偏低的状况,科任教师怨天尤人,无心教学。笔者认为:采取“调整心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做法,可以消除普通高中科任教师的教学困惑。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近年来,示范性重点高中学校不断涌现,大量初中毕业生涌入重点高中学校,致使普通高中生源数量不足,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科任教师的教学困惑重重。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消除普通高中学校科任教师的教学困惑谈几点意见。

一、调整心态,因材施教,消除教学困惑

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尚有“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才”的提法,学生进得来,住得下,有进步,有收获就是好的,就值得肯定。现在就读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多数学生和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初中混三年完成义务教育的思想,在初中时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中考成绩为C等级。对这类学生,我的意见是: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多把尺子衡量,多种形式评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有进步即肯定。课堂上从未发过言的有了第一次就是进步,从不交作文的尽管只写了个开头也值得肯定。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多数存在自卑心理,我接手的高一普通班第一个学期敢站起来朗读课文的极少,更不用说即席发言,争论问题了。开了头就是好的,读得怎么样暂且不管。老师在处理教材上也从实际出发,有些该降低难度,有些该扩展知识,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以学生能接受、可接受为前提,正如大教育家陶行之所说,他之所以办教育就是为了“让人人都有面包吃,人人都有水仙花看”。因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的生源,科任教师只有调整心态,因材施教,才能消除教学上的思想困惑。

二、利用学生本身特点激发其兴趣,消除教学困惑

高中生十六、七岁,思想敏捷,爱好广泛,老师对学生热衷的话题应予以鼓励,正确引导。学生会有一种喜悦感、被重视感,以激起学生观察、体验、表现等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你的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加上许多程式化的条条框框,课堂拘谨有余,活跃不足。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进取心远不如重点高中学校的学生,如果普通高中学校的课堂再按老一套办法上,很难有所收效。笔者是语文教师,以语文课为例。如语文《新课标》里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课外阅读是一种最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于是,我们在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的同时,又开辟了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如办学习园地,出国庆、元旦等节日专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组稿、排版,如2013年学校“五四”特刊,老师应学生之邀为其撰写了一副对联:“山青水秀地干净,林茂粮丰民尽欢”。如此一来,既融洽了师生关系,又使学生锻炼了能力,增长知识。故事会、擂台赛组织好效果也不错,如我们开展的歇后语比赛,学生参与率达百分之百,平时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积极性也非常高。由此看来,只要组织得法,内容合适,课外活动确实不失为一种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好形式。

三、凭教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教学困惑

亲师信道”移情课堂教学。现就读于普通高中学校普通班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其他素质也品位不高,甚至还有少数本应享受特殊教育的“低能儿”。在义务教育期间,他们在校遭白眼进另册,在家多责罚少疼爱,在社会上也指责甚于赞许。他们来普通高中学校读书,有些是为了躲避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些则是被家长逼迫而来,主动积极的不多。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后者,虽有学习的愿望,但苦于基础太差也觉得力不从心。前两部分人由于在义务教育期间缺少关爱,致使他们胸无大志,少有进取之心,有些甚至自暴自弃,语言粗鲁,脾气暴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稍有不适便口舌相讥,拳脚相加。课堂上小话不断,瞌睡常见,答非所问,故意抬扛,老师甚为难堪。要消除教学困惑,我们必须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并在日常生活上关照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是爱他们的,未把他们作“三类苗”、“低能儿”看,恢复了他们作为学生的人格尊严,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温暖。中国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做老师的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也会主动亲近老师并与之说心里话,道难言情,这样就能将同学们原本不喜欢语文的心态因喜欢老师并受其感动继而移情于老师的语文课,古书中不是有“爱屋及乌”、“憎人及物”的记载吗?著名作家魏巍在他的《我的老师》一文中说,他之所以喜欢语文并后来有所成就,是因为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她对人和蔼,教法得当;不喜欢上数学课甚至后来放弃学习数学,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小时候遇到了一位不好的数学老师,他脾气暴躁,教法简单。另外,老师博学多才,为人师表,也是学生“亲师信道”的重要因素。

我所教的这个普通班,通过一个多学期的磨合,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我的教学困惑也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上一篇:“以人为本”创新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下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