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办商交所准生

时间:2022-05-26 06:01:04

私营资本在特区政府支持下筹建商品交易所,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张

尽管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两年来一直呼吁本地金融业界发展商品期货市场,但专营股份交易的香港交易所一直对此兴趣不大。

6月25日,完全由私营资本发起组建的香港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Mercantile Exchange Limited,下称商交所公司),于香港高调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成立。商交所公司尚未获香港证监会授予经营交易所的牌照,但预计将于2009年一季度开始运作首家香港商品交易所,首推产品为燃油期货合约。

商交所轮廓

筹组香港商交所的牵头策划者,是现任商交所公司主席张震远。

此前,张震远担任泰山石化(香港交易所代码:01192)执行董事和副主席。泰山石化主营石油贸易配套业务,如仓储、供应链及运输等,其中供应链业务集中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内地。

根据香港证监会相关规定,共有15项与“交易所”相关的称谓受法律规管,必须得到证监会的批准方可采用,“商品交易所”即在其中。据张震远透露,商交所公司已取得香港证监会的书面批淮,可使用“交易所”名称,但香港商交所的正式成立和运营,尚待获得香港证监会的批准和营业执照。

《财经》记者从商交所公司获悉,公司已为组建香港商交所订下明确时间表。今年三季度,商交所公司将确立股东结构、委任董事会、完成交易系统开发和测试、进行燃油交易合约的市场推广等;四季度,将确定香港商交所的交易会员、完成员工招聘、完成结算和交易系统的整合,以及取得经营执照;预计明年一季度,香港商交所将正式开始燃油期货合约的交易。

目前,商交所公司公布的管理层名单只有两位,除主席张震远,还有行政总裁唐马思(Thomas J. McMahon)。唐马思是前纽约商品交易所亚洲区副总裁,在商品交易行业拥有25年的经验。

张震远在6月2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商交所将采取电子交易平台,实行会员制,由伦敦清算所为其提供结算服务,并将联接纽约、伦敦的交易市场,以期达到业内最高的技术标准。

据悉,香港商交所拟以燃料油期货合约作为首推产品,主攻内地市场。此产品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买卖的180CST燃料油期货合约同属一个品种。目前,香港商交所的燃油期货合约暂定规模是每张合约100吨,以美元结算,可作实货交割,并在内地设有保税仓库。为此,泰山石化已和香港商交所结盟,将为其提供仓储服务。

股东结构方面,因泰山石化担当香港商交所的主要策划者角色,料将成为股东之一,但持股比例不会超过50%。

商交所公司还打算引入战略股东,目前有意加入者,包括多家投资大行如巴克莱资本、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丹利等。此外,六家于2006年开始在香港设立分公司的内地期货交易商――中国国际期货、南华期货、广发期货、永安期货、金瑞期货和格林期货,早前亦曾聚首,研究入股香港商交所的可能性。

此间,中国国际期货(香港)董事总经理戴志强曾对媒体表示,公司有兴趣成为香港商交所的股东和会员,并已与香港商交所签订了意向书,但具体细节仍待进一步磋商。

民营取代官办

早在2007年初,香港特区政府为配合中央“十一五”计划,曾举办“‘十一五’与香港经济”高峰会。会上,“金融服务小组”报告提及,香港应努力开拓商品市场,令香港金融产品多样化,强化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其后,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多次于公开活动和文章中提及发展商品期货的重要性。

曾俊华指出,提倡商品交易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缺乏一个成熟的石油产品市场,令中国企业在输入石油产品时丧失定价权。中国虽是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国及进口国之一,但因缺乏原油参考指标,在与中东供货商议价时处于不利位置。

例如,内地进口商从中东购买的原油在迪拜定价,而非中国本土,这些定价不能反映实际供求情况。相反,欧美进口商却可以购买在伦敦及纽约定价的相同产品。这使得中国以至亚洲的进口商,需付出高于欧美同业的价格来购买燃油。

曾俊华据此认为,发展一个国际化的石油产品衍生市场,让亚洲的进口商可以在亚洲时区内,公平、透明地对冲油价的风险,变得非常重要。

舆论普遍认为,香港商交所将与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代码:00388)“抢生意”。为此,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于6月25日召开记者会回应称,“有竞争是好事”。在祝福香港商交所的同时,他坚持认为,香港没有油品的配套设施,如运输链、仓库等,并非发展油品期货的理想所在。

《财经》记者获悉,香港交易所早年曾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研究合作开发石油期货的可能性,但最后因风险和外汇管制等技术问题而告吹。

2007年7月,香港交易所曾委任麦肯锡顾问公司进行商品衍生产品交易的研究,研究产品对象包括能源(如石油、电力及天然气)、基本金属及农产品,最终只落实黄金期货交易,即将于今年9月底前上市,但对石油期货始终持保留态度。

夏佳理分析指出,目前全球70%-80%的石油期货生意由纽约商品交易(Nymex)垄断,剩下的约20%集中在伦敦的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即使是占尽中东地缘优势的迪拜,也抢不到百分之一的石油期货生意,可见要打破垄断并不容易。

香港一位期货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此次杀出一家私营企业来筹组香港商交所,正是因为香港交易所对推石油期货反应冷淡,香港财金官员无计可施,决意找一些认识并可信任的人选,另组班底另起炉灶,以免误了时机。

张震远亦不讳言跟特首曾荫权相识多年,但拒绝评论是否曾氏“指派”他办商交所。他表示,2006年9月他与曾荫权和特区政府财政金融方面的官员会面时,首次商讨成立私人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计划。由于这一理念和特区政府的政策方向一致,得到了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张震远于1993年至1994年曾任香港中央政策组全职高级顾问,据悉,正是曾荫权推荐他出任此职。张震远近年亦担任多项公职,包括香港市建局主席、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委员、纪律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委员、廉政公署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主席等,与政府关系友好。

内地客源成关键

由于香港商交所拟推出的燃油期货合约牵涉实物交收,预计参与者多为运营实业的客户,主要以期货作对冲之用。但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运营实业的工业客户不多,所以香港商交所要吸引的客户,主要是内地企业。

张震远表示,商交所将瞄准内地石油产品用家,务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区内最蓬勃的商品市场。不少业界专家也向记者表示,能否广开内地客源将成香港商交所成败的关键。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副教授苏伟文对《财经》记者说,内地较为国际化的厂商或航空企业,多不会在本地的期货市场作对冲,而是选择纽约或伦敦等国际市场,部分企业甚至会参与新加坡或中东的期油市场。这是因为国内期货市场较为封闭,没有外国投资者参与,有时价格走势偏离国际市场,且供应也不稳定。如果香港果真能发展出一个活跃的、国际化的油品期货市场,不愁没有生意,毕竟内地客源的潜力不容忽视。

不过,苏伟文也表示,香港商交所能否有效吸纳内地客源,还得看两地政府的外汇管制协调。因外汇管制的存在,内地企业始终不能直接投资香港市场,正如“港股直通车”也未能开通。如果内地资金只能通过特别渠道,“偷偷摸摸”到香港做期货买卖,规模便不可能做大。

目前中国内地有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三家交易所在2007年1月至8月的运作中,累计交易金额达22.2万亿元,较2006年全年破纪录的21万亿元,还有5.76%的增长,可谓增速惊人。

张震远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表示,香港商交所只要分到内地小部分的市场份额,已经是一盘大生意。他认为,今年头五个月,内地三大交易所的合约总成交量是5.9亿手,日后香港只要能占到5%,成绩已很不错。

他还认为,虽然香港商交所日后面临的竞争不少,但香港有其独特优势,可填补需求缺口。他分析指出,内地提供的燃油期货合约在内地交收,以人民币定价,并且需要完税。而日后香港商交所是以美元定价、在内地交收且设有保税仓,买家可将实际交收的产品转口到国际市场。因此,香港商交所和内地期货市场并非互抢生意,而是互补不足。

张震远称,近两年来,香港金融业与内地客商之间有相当多的商品交易活动,众多投资银行的商品交易部及国际清算会员均扎根香港,并于香港集资,但却于别处交易,何不将两者合并,省却成本之余亦可壮大香港的金融体系。

而香港投资界的普遍观点认为,香港商交所将面对不少挑战。从事期货交易的敦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部主管郭家耀向《财经》记者分析,在一个成功的期货市场中,企业客户和纯粹的投资炒家两者缺一不可,如交投不够活跃,会令买卖差价拉大,变相提高交易成本。以纽约燃油期货市场为例,约60%的参与者为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客户,另有40%为纯投资者。郭认为,香港商交所除了要吸引内地企业客户,也要考虑如何向国际投资者推销。

大福期货董事卢任培指出,石油期货在外国已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国际投资者进行买卖已很方便,除非香港商交所的期货产品有非常独特之处,否则很难分得一杯羹。再者,香港没有活跃的现货石油市场,这也是发展石油期货的障碍。■

上一篇:“建银系”券商易手 下一篇:付代价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