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6 01:20:27

《化学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化学分析是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之一。针对我校在化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内容选择和优化毕业设计内容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化学分析;教学;不足;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4-02

《化学分析》课程是我校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并作为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选修课存在,主要针对机械材料类企业的各种金属材料成分检验,并作为一种零部件失效原因探寻方法。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实验方法以及分析检验技术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企业原材料检验、炉前分析、失效分析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实践脱节。作为高职类院校,在课程学时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必须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校无损检测专业《化学分析》课程分为72学时的理论课和120学时的实践课两部分,基本满足了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教学需要。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分开,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脱节,往往出现实践课进行时学生已经遗忘了很多理论课的内容的情况。

2.实践课安排不合理。同时由于我校在安排实践课的过程中是根据每天基本学时6学时来计算,每周30学时,本课程共四周120课时。实际运行时包括两种模式:单班制(早上4小时,中午休息,下午2小时,每天一个班)和连班制(连续六小时实验,中间不休息,每天两个班)。从课时来说很充足,但是化学分析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取样、熔样、分析必须连续完成。就目前四人一组测量的情况下来讲,Si、Mn、P、Cr等元素的湿法测定每人一次实验需要3.5小时左右。因此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两种运行模式均有两个小时左右时间难于安排,同时连班制下学生比较疲惫,教学效果较差。

3.学生基础。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扩招的进行和生源萎缩的双重压力,导致职业类院校在招生时生源质量日益下降。虽然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具有良好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就业率90%以上,但是与三本相比在招生上处于弱势,分数线较低。但录取时仍存在个别入校成绩高于三本线甚至接近二本线的学生。学生基础差别明显,知识难易程度难于把握。

4.教材选择。针对高职类院校毕业生懂理论、强实践的要求,在教材选择上就存在两难的状况:选本科的教材理论过深而实践不够,选实践类的教材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同时由于本专业主要针对材料机械行业的原材料、炉前等岗位的成分检验工作,所以教材选择相对困难。

5.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大专以上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而当前的高职在强调顶岗实习在学生实践经验积累中的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甚至出现取消毕业设计的状况。同时,在毕业设计中还存在将不同的方向相互隔离的特点,比如做金相的就只做热处理后的金相分析,做化学分析的就只做化学分析的状况。

二、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改进和改革。

1.推行教学改革,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虑对现有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化学分析课程内容和对应的就业岗位特点,可以考虑将化学分析课程分为分析方法选择、滴定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三大主情境。并针对不同的情景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见下表)

2.简化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兼顾拓展。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我们可以采用简化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兼顾拓展的方法。从知识内容上抓住最基本的重点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对学生严格要求,作为学生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基础。这些内容包括常见仪器器皿的使用、金属样品的制取和溶样、四大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等和原材料检验、炉前检验等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基础内容。同时兼顾拓展内容的教学,作为基础扎实的同学的知识拓展,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些内容包括其他样品的制取和取样、滴定干扰的排除等内容。

3.自编教材。考虑根据本专业的就业特点编订校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例如器皿的使用、数据处理、四大滴定等;本专业面向相关岗位的特有内容,例如金属样品的制取、常见元素(C、Si、Mn、P、S、Cr)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光电直读光谱仪、原子吸收仪和红外碳硫仪等本专业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等内容。同时把握难度适中的要求,抓住重点、注重拓展,方便学生上课使用。

4.重启毕业设计,合理规划课题。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重新落实毕业设计的环节。在毕业课题分配过程中,虽然我们不能把学生的课题落实成真实课题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可以充分兼顾本专业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用一个课题将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例如选择某种材质的原材料进行热处理(根据真实材料选择错误的热处理工艺并不告知学生),然后根据热处理后性能的变化要求学生进行金相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分析热处理后材质性能不合格的原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寻,可以使学生将本专业所学的材料学与热处理、金相检验、化学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检验等内容有机地贯穿起来。

总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材料类专业的化学分析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我们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改进,一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利用学校的优良环境和现有仪器设备,多学多练,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叶昌元,马建平.行为导向型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2.

[3]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李光照(1984-),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上一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与数学建模思想方法... 下一篇: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