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26 12:36:08

生态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

摘 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城市建设的土地占有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城市效应越来越明显。城市温度逐渐升高,环境逐渐恶化,沙尘,酸雨等恶劣气候的不断产生。在这个趋势下,生态公园的地位逐渐突显,生态公园这一新名词在城市建设中会带来如何的效应,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城市居住条件会带来怎样的改善,都值得探究。

关键词:城市建设;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生态公园

1 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建筑面积也在随之不断扩大。城市一派繁华,高耸的建筑,平坦的马路,日新月异的变化昭示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经济在发展,城市在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高温、沙尘、噪音,甚至严重到酸雨之类的恶性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抵抗高温,城市居民采用空调等降温方式,一方面有氟利昂等有害气体排入空气中,破坏臭氧层,加剧紫外线辐射;另一方面在降温方面消耗的大量电力资源,变相消耗了大量煤炭不可再生资源,进入恶性循环。城市绿地面积减少、沙尘、有害气体等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久而久之,产生的沙尘,酸雨等问题对城市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2 生态公园在城市建设中不可比拟的作用

生态公园在城市建设中,为城市提供客观的绿地占有面积。生态公园的存在,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其提供的效果是逐年成几何比例提高的。生态公园在城市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城市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绿地产生的氧气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空气中氧气含量,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生态公园的公园模式,在大量绿地面积的同时,湖泊,水面面积也在增长,这一模式可有效的改善城市的高温现象。从侧面角度降低了城市用电率,及城市相关煤炭资源的消耗,也为保护臭氧层作出了贡献。生态公园不仅可以有效的吸附空气中有害杂质,而且可以消耗有害气体,为城市综合环境改善作出了贡献。公园形式的存在,使得城市居民在假日假期可以有一个放松身心的环境,长期面对城市单调高耸的建筑,对身心的压抑也使得居民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而公园形式的存在,让居民有个散心散步的好去处,也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

3 生态公园在城市建设中的不断发展

3.1 对生态公园的优点进行推广

生态公园建设初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首先利用舆论媒体对生态公园的优点记性大力宣传。这个宣传可以在大型企业的高层进行逐步升入,强调生态公园对城市建设的突出作用,强调单一发展城市建设的弊端,以及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城市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企业单位内达成高度共识,为后面开展生态公园建设奠定基础;其次要对城市居民进行普及,强调生态公园对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2 在城市土地建设的同时发展生态公园

生态公园的建设可能会伴随着资金等问题的出现,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可以附加生态公园建设的条件。企业建设新厂房,新的办公用楼,增强类似的建筑面积的同时,可以从宏观调控的方式让企业建设对应比例的生态公园,不刻意强调生态公园面积。这样一来,生态公园的雏形建设就从无人牵头,无资金牵头分配给大型企业,同时为了不给企业带来过多的负担,可以略微降低建筑面积的土地用价以补贴至生态公园部分,让生态公园建设和建筑土地建设两者合二为一,达到经济在发展,生态公园也在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在抓,并且两手都要硬。

3.3 生态公园的后期管理

生态公园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也在不断扩大,雏形的成功建立,标志着生态公园从建设迈入到管理的阶段。生态公园莫不可建之容易,而后处于无人去管,无人愿管的尴尬地步。在管理阶段,可以采用谁建设谁负责的责任到人的方针进行。建筑用地方建设了生态公园,那就要管理到,管理好。责任到人的同时,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方针,如何管理,怎样管理,管理到怎样是一个标准。标准一旦成型,就要有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监督,进行指导,进行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同时政府可以采取奖励措施,让生态公园从无人愿意管到企业愿意去管,乐意去管。对管理妥当,发展得宜的企业给予表扬,给予奖励,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3.4 生态公园企业化发展

生态公园建设管理到位后,大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就是如何推动城市公园的发展。我们可以抓住城市居民的力量,虽然这股力量分之很弱,但合之却很强。我们可以鼓励居民在城市公园中“承包”到树,鼓励居民按照城市公园建设的标准与计划,按照合理的方案进行植树,进行美化,承包到人。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态公园建设中的部分资金问题,也让城市居民在假期假日生活有所充实。不仅一边解决了生态公园的发展问题,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素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城市荣誉感。

4

参考文献

1曲仲湘.植物生态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详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1992(5)

上一篇:试论建设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的对策及措施 下一篇:浅析蚕桑生产机械化操作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