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在翻译中的干扰

时间:2022-05-26 10:48:09

中式英语在翻译中的干扰

【摘要】 "中式英语"是指一种带有明显汉语习惯的不规范的英语,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所进行的不规范的英语交流。文章通过对一些中式英语的现象分析,揭示造成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并指导学习者克服和消除"中式英语"的干扰,实现汉语思维到英语思维的转换。

【关键词】汉语思维;中式英语

科学研究证明,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的载体,思维需要用语言进行表达;另一方面思维对语言有支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在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所以中西思维方式也存在巨大的不同。而这种差异在两种语言互译的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就使得译文晦涩难懂,甚至出现错误。本文从中西思维差异入手,讨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从而到达翻译的最终目的。

西方哲学侧重分析和逻辑,强调客观性。西方人擅长运用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的严格性,经常使用数学、公理和符号来规范语言。汉语则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语言上注重形散而神不散,无词形的变化。总的来说,汉语是轻主语的,而英语则是强调主语的。所以在汉译英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语序的调整,才能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句(1):王先生, 小明昨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需要请假去看医生。

中式英语翻译:M r .Wang, Xiao Ming fell off the bike yesterday evening on his way home and got hurt .He would like to ask for leave to see a doctor .

正确翻译:Mr .Wang, Xiao Ming would like to ask for a leave to see a doctor because he fell off his bike yesterday evening and got hurt on his way home.

分析:"中式英语"的表达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明显没有考虑到英语的语言习惯。汉语在表达请求的情况下一般会先说明原因,然后才提出诉求,这样显得请求不是特别唐突;而英语则是喜欢开门见山,直接的表达诉求,再解释原因。正因如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一点,来保障沟通的顺畅。

中国的思维形式是以人为中心的,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从人出发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本文化;而西方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则更加客观和辩证。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上就是中文句子有很多的无主句,其默认的主语一般都是人,同时这种无主句一般也是用主动语态来完成的。而英语的句子则必须有主语,有时为了体现客观性,还会用物作主语并选择被动语态。这种思维上的差别可以从下面的例句中发现。

例句(3):这儿将修建一个的公园。

中式英语翻译:Here will build a park.(Here是副词,在句子中做状语,这个译句无主语)

正确翻译:A park will be built here.(找出主语, 把句子改成被动语态)

分析:上面的中式英语翻译,明显是受汉语的影响,按照汉语的语序进行翻译的结果。原本的句子中没有主语,出现在开头的"这儿"是地点状语;正确的英语翻译应该是先确定英语句子的主语,这个翻译句子中并没有谓语"修建的"主语,所以英语的翻译句子应选用被动语态,用"修建"的宾语"公园"来做主语。这样的翻译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才是地道的翻译方法。

在一个句子当中经常出现这种状况,即既有叙事的部分,又有表达说话者态度的的部分。根据汉语的习惯,句子中叙事和描写的部分,通常放在前面,表示说话者态度的部分在后面,而且叙事部分可以很长,表态部分一般都很短。在英语中则往往相反,表态在前,叙事在后。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叙事和表态的先后顺序要调整:

例句(4):驾车经过这一地区真是太危险了。

中式英语翻译: To drive through this area is dangerous.

正确翻译: It is dangerous to drive through this area.

分析:此举的译文是用动词不定式来叙事的。比较两个句子可以发现, 正确翻译中的汉语的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在英语中刚好倒过来。当然,中式英语的翻译也是正确的,但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汉英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上差异的影响。中国人在进行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总会无意识的按照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义的诸多特征来翻译,并且多采用逐字逐句的翻译方式,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中式英语"。因此,想要提高翻译水平,就要尽量摆脱汉语思维模式的束缚,根据具体的情况及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翻译方法, 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表达, 以翻译出地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 林 琼.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新探[ 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1):12-15.

[2] 庄绎传.也谈中式英语[ J] .中国翻译,2000(6):7 -10.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上一篇:论钢琴调律的方法与应用的不同 下一篇: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