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时间:2022-05-26 09:10:20

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摘要:独立学院是以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平台,高起点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校,如何突出独立学院的“优、独、民”,如何根据生源状况因材施教,如何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因材施教;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39-02

独立学院是以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是以母体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为平台,高起点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一条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独立学院开设始于1999年,截止目前全国独立学院已经达到322所,在校生规模超过了200万人。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一是依赖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创新与体制改革,二是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依赖于母体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合作办学方的资金投入,四是学院管理体制创新。

一、如何突出独立学院的“优”、“独”、“民”

当前,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不是增加学院数量和扩大办学规模,而是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更要贯彻执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突出独立学院的“优”、“独”、“民”原则。

1.如何体现“独”。独立学院特殊的产生与发展背景,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其进一步的发展中,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这是放在独立学院发展面前的重要工作。独立学院的“独”是强调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具体而言,一是参与举办方要有法人资格,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二是要有独立的校园、校舍,设置标准要按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三是建立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体制,董事会是学院的决策机构,院长负责学院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四是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独立学院是以母体高校为依托,以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平台,极大缩短了独立学院发展的前期能量积累期,在很短时间内达到大学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其教师队伍必然是以母体高校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五是建立健全学生管理队伍,按照26号令要求,应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六是建立教学管理系统,要建立起从学生入学注册、培养计划到毕业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规章制度与管理系统;七是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独立学院的财务、会计及资产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

2.如何发挥“优”。独立学院跨越式发展主要依赖于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独立学院提高办学水平、走出自己办学特色的一条捷径之路。“优”是要更加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举办独立学院,更加强调独立学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体而言,一是开展专业建设,形成自己的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资源,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资源和成果,在母体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引领下,孕育自己的专业学科建设框架,通过逐步引进人才、筹建实验室、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或学科资源;二是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形成自己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目前独立学院被称为“三本”,在招生录取分数上,虽然不同省份政策有所不同,但一般比“二本”线低成40-100分,显然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的文化功底相对较差,而母体高校一般针对的是“一本”学生,其文化素质相对较好,尽管独立学院目前可以依赖母体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但针对的学生群体文化功底有所不同,为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后的通识教育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必须逐步形成自己的通识教育教师队伍。

3.如何明确“民”。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一律采用民办机制,学院建设、发展所需经费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筹措解决。“民”是明确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促进独立学院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目前独立学院均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民办高校董事会不同于公办高校董事会,民办高校董事会属于“领导、决策型”,对学院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及规划、教学、科研、基建、财务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和监督。独立学院董事会是对学院发展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对学校的办学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院长对董事会负责。院长代表董事会具体实施学院的管理,董事会只是实行宏观决策与管理,不干涉院长的行政事务,也不涉及具体事务管理。

二、如何根据生源状况因材施教

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都是以高考分数来实施招生录取,独立学院是以“三本”控制线实施录取的,即在正常的“一本、二本”招录完成之后开展录取工作的,同时独立学院实行“按教育成本收费”,分数比“二本”线要低40-100分左右,收费要高出1倍左右,从而形成了独立学院特有的生源状况:一是智力因素方面,其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一点从录取分数线即可说明,至少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二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较大的变化幅度,个性特征表现出多样性。独立学院的生源群体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比例较大,由于家庭条件好,社会阅历相对较广,从而使整个生源群体的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大的变化幅度。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甚至普及化,意味着人们的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不过这种提高也可能会降低高等教育本身的层次,即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化教育。根据美国学者Charles Murray的研究,一个人读大学,智商低于110就成问题,而智商高于110的只占人口的25%,如果想要在大学表现出色,智商至少要达到115,也就是达到人口中的15%的顶尖水平。目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已经超过25%。21世纪普及高等教育势不可挡,为此良性的普及高等教育,要求高校本身分出层次,在高端保持精英教育品质,在低端扩张如独立学院等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显然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与独立学院的生源状况,如何正确定位独立学院,如何实施因材施教,是独立学院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必须要研究和解决问题。独立学院处在高等教育的低端,上有“一本”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面向全国重点大型企事业、重点部门、研究机构等;“二本”高校,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面向全国及地方大中型企事业、研究等单位;作为“三本”的独立学院,其服务面向应为区域、地方和行业经济部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如何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发展转化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高度关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关注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切实抓好各项基础建设,又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更要站在战略高度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独立学院是以新机制、新模式运作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是对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创新。独立学院以母体高校为依托,通过共享母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管理资源来实现创办期的跨越式发展,大大缩短了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前期能量积累期,使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大学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是要开创一条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开创新的办学模式;二是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是大学取得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名师出高徒”,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充分利用母体大学优质的教师资源,树立聘用优秀师资的基本理念,建立起保证聘用高水平师资的聘用制度,逐步打造出一支专聘结合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上一篇:示教实验在城市轨道车辆主回路及控制回路教学... 下一篇:浅析园林专业绘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