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6 07:00:30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6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症状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以E2和P下降最为显著,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a)-22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25%,可导致月经过多、痛经和压迫症状,是妇女行全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手术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副作用,特别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也有研究认为子宫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及病理过程。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症状,因此采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探讨其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彩超检查证实。患者自愿要求药物治疗。在此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激素药物,并行诊刮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无恶性病变,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年龄26~52岁,平均(43.5±5.8)岁。60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痛经等临床表现,子宫大小为妇娠1~2个月多发肌瘤32例,占53%;单发肌瘤30例,占50%。肌瘤直径最大5 cm,最小0.8 cm,月经改变(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共30例(50%),腰腹胀痛及痛经15例(25%),贫血(血红蛋白70~90 g/L)18例(30%)。

1.2 用药方法

米非司酮25 mg/片(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在月经第1~3天开始使用,每晚睡前服用10 m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一般症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腰腹胀痛及痛经等;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及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各激素测定的批内、批间误差均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肌瘤及症状消失;明显有效:肌瘤缩小1/3以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肌瘤较治疗前缩小,症状减轻;无效:肌瘤未见缩小,症状无变化。

2 结果

2.1患者服药前后一般情况及激素水平比较

6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症状消失,贫血得以纠正。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P

表1 患者服药前后一般情况及激素水平比较(例)

2.2 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

5例患者的肌瘤(直径均为1.5 cm大小)经B超证实已完全消失(8.3%);肌瘤缩小1/2以上8例(13.3%);肌瘤缩小1/3以上18例(30.0%);肌瘤无明显变化33例(55.0%);肌瘤增大2例(3.3%)。60例患者经治疗后子宫体积除1例增大外均较治疗前缩小。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明显,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现象。

2.3 副作用

用药后轻微潮热、多汗、阴道干燥18例(30.0%),停药后均恢复正常;恶心纳差36例(60.0%);小关节偶感不适10例(16.7%);无明显体重增加,色素沉着,低血压等副作用。

2.4 随诊

停药后随诊6个月,35例患者月经恢复,13例患者停药后2~3个月恢复。12例48岁以上患者停药后6个月未恢复月经。所有月经恢复的患者均经量正常。无痛经及经期下腹痛。12例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肌瘤体积逐渐增大至治疗前水平,其中10例手术治疗。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巢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病不仅与雌激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米非司酮是化学合成的巢体类药物,能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激素作用,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也随之下降,导致排卵停止;米非司酮又能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使子宫肌瘤萎缩并诱发闭经。有研究表明,使用米非司酮后肌瘤出现缺氧性变化和坏死,提示米非司酮可能影响子宫肌瘤能量代谢,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李卫平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分子水平上还可以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抑制孕激素受体的释放效应,阻断孕酮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的雌激素生物学效应,使肌瘤萎缩。此外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动脉和肌瘤主要血管流量减少从而抑制肌瘤生长。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是肯定的,本文数据表明,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可缓解痛经、月经期下腹痛、治疗期间闭经,可纠正肌瘤引发的失血性贫血;激素水平监测显示,应用米非司酮后血清E2、P水平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24.

[2]尚丽新,张中,王德智,等.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4):233.

[3]赵维红,郭明霞,孟志新.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22-23.

[4]刘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57.

[5]黄富凯,帕提古丽,李新燕.顿服米非司酮与美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32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21.

[6]韦勇英.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75.

[7]唐爱琴.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扩张宫颈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20-21.

[8]钟惠芳.胡象莲,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3):148.

[9]于俊平.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85-85,93.

[10]蒋丽岩.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90-191.

[11]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10):15.

(收稿日期:2008-11-03)

上一篇:痔疮患者的健康教育 下一篇:妇产科门诊举办“快乐妈妈班课堂”的实践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