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最佳护理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26 05:05:3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最佳护理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患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完手术以后,对其进行纠正缺氧现象,改善原有护呼吸功能,积极抗感染等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12 h内撤机者29例,24 h撤机者18例,15例在48 h内撤机,7例在75 h内撤机。65例患者治疗成功出院,2例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动脉高压危象。生存率为94.20%。结论 早期护理是降低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式,降低其出现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进而提升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最佳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合并肺动脉高压,该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情预后以及手术结果,是引起患者术中死亡的重要因素。该疾病治疗方式较为单一,且疗效欠佳。加之该并发症病情发展极快,由此能够看出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为了探究该疾病的术后最佳护理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本实验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患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对所有患者实施了有效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2例。年龄0.5~47岁。平均年龄为(16.8±2.7)岁。法洛氏联征者18例,房间隔缺损者15例,室间隔缺损者29例,室间隔缺损联合房间隔缺损者7例。患者均为严重肺部动脉高压。

所有患者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气悸与气促现象,有6例患者存在咳血史,X线平片资料表明,患者存在肺部动脉突出和肺部血液升高现象,彩超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存在重度的肺动脉高压现象,患者的费动力压力均值为(78.64±11.28)mmHg。(备注:0.1333 kPa=1 mmHg)。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低温体外循环条件下行心脏直视操作。其中48例患者使用自体心包或者加用涤纶片缝合,21例为单向活瓣。术后患者进入ICU病房,开展心肺功能治疗支持工作,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电解质,动脉血气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患者尿液颜色以及排量,对于纵膈和心包引流管的情况进行观察,在12~96 h内实施动态监测。

1.2.2护理方法 令患者保持镇静状态,同时进行机械通气。对于血压偏高者适当使用降压药物。观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强化呼吸道管理和工作, 全面预防动脉高压危象出现。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为5.8~75 h,在此其中。12 h内撤机者29例,24 h撤机者18例,15例在48 h内撤机,7例在75 h内撤机。65例患者治疗成功出院,2例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动脉高压危象。

3 讨论

3.1保持患者镇静状态 患者如果在治疗期间存在不良情绪,那么很容易发生动脉压力急剧上升的现象,进而出现高压危象。当患者进入到ICU病房时[1],应立即对其使用微泵的方式,使用3 μg/kg力月西联合1 μg/kg芬太尼进行治疗。如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则应肌注0.1 mg/kg地西泮。阻止患者四肢运动,以免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3.2正确使用呼吸机 如果患者的PaO2在50 mmHg以下的时候,肺血管阻力会上升,进而引起动脉压升高现象。正确使用呼吸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肺动脉压, 促进血管扩张。呼吸机最佳比例设置为1∶1.8依照患者动脉血氧的相关情况,为患者适当调节氧气浓度[2]。

3.3重视呼吸道管理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动脉高压者的血管发育情况照正常人差,加上手术因素影响,极易出现炎症,进而引起排痰量上升, 肺部水肿和低氧血症现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在患者吸痰,在此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引起肺动脉痉挛现象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病情,严重者会发生心率失常现象。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呼吸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规范吸痰步骤,同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合理的湿化与温化。

3.4强化患者循环系统以及心肺功能的检测 低心排综合征是该疾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了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在术后应该全面观测患者血流变化情况,同时对其心功能加以合理判断,先天性心脏病者的心脏已经发生损伤,加上外部不良刺激,患者经常会发生心率失常情况,如果患者发生了心率过速,则应对患者及时使用地西兰,如出现室性早搏,则应使用利多卡因。

3.5防止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 患者的肺动脉压力上升,会造成缺血性灌注损伤,因此,对于存在肺动脉高压危象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手术效果,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应监测患者肺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利用有效方式,预防感染现象发生,保证呼吸道通畅性。对患者使用适量的降压药,能够提升心肺功能,保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

3.6药物治疗 患者完成手术以后,可进行适当的使用一些减少肺动脉高压的药物。遵循医嘱,为患者使用剂量为20 mg/kg的西地那非与剂量为5 ng/kg/min的前列地尔,每8 h进行一次,后结合患者诉后血气分析和动脉漂浮导管,对患者的动脉压力进行全面观察。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使用前列地尔的过程中[3],应仔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免患者发生血管扩张过度现象,杜绝休克的发生,如果患发生了血管扩张与面色潮红等情况时,应该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并通知医生尽快处理。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是降低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式,降低其出现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进而提升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贾维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J].四川医学,2007,04:385-387.

[2]白春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43.

[3]夏春秋,于晓强,王春战,等.肺动脉灌注盐酸戊乙奎醚低温保护液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81-83.

上一篇: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 下一篇:妇产科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