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发展带动作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时间:2022-05-26 12:54:28

着力发展带动作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时期新阶段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需要实现新的突破,开创新的局面。

一、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紧迫性与战略意义

(一)培育新的增长点是有效解决产业结构性矛盾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不足。其重要原因是我国技术供给能力较差。实践证明,内需的创造不能仅靠商品数量的增长,更要靠商品种类和质量的创新。要通过供给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需求有多种途径,从长期看技术创新是最根本的途径。技术创新可以改变产业生产技术基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某些建立在重大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创造出新的需求,促使人们的消费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果这种新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呈上升趋势,就会导致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实现优化结构产业升级。

(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源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总体小康。但主要是通过引进技术、消耗大量资源取得的。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目前我国许多资源面临枯竭或不足的局面,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已到了非常急迫的程度,能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如果按照目前的资源消耗弹性系数和生态环境污染的趋势,我国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会崩溃,难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要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体,改变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特征,逐步由以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牺牲生态环境的传统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从而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国家经济发达、振兴的需要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不能象一个小国那样高度依赖国际分工,必须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在世界高技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撑,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只能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开放型发展的路子,创新体制,营造环境,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机遇,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我国高技术产业“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加速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否则可能被长期锁定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末端,并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潜在隐患。

二、对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以抢占战略高技术制高点,突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约束,引发经济增长方式深刻变化以及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原则,综合考虑到高新技术行业的突破带动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以下六个行业是未来15―20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富有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展现出无可限量的前景。目前,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1998―2002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2%,欧洲为845%,加拿大为193%。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加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生物技术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加速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不仅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为深远和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突破我国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性约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以及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有重大作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应该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育种业、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绿色加工、工业酶、生物医药和生物环保业等。

(二)新能源产业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也是制约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和生物液体燃料等可持续使用或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其显著特点是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属于低碳或非碳能源,既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又不会对环境构成严重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多数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成本仍然很高,但世界上一些大公司,已把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一种能源技术储备,为其进入和开拓本世纪最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能源市场做战略准备。我国近期要重点发展煤的液化、节能及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中长期要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核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

(三)下一代互联网产业

网络是未来社会的基础平台,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乃至国防、政治都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尽管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网络经济出现了短期泡沫,但这并不预示着网络产业的结束,而是标志着以网络为主的技术创新长波的开始。我国现在所使用的互联网是沿用美国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我国失去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言权,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别人。因此,研制与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对推动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是崭新的,从光纤到路由、交换器,再到上层的服务器,包括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标准,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业界将因此而重新“洗牌”,游戏规则将重新制订,为我国IT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四)集成电路

在新世纪初的15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信息产业仍将是主导高技术产业。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但大而不强,迫切需要攻克若干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具有很强的前、后向关联性,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据预测,今后10年,半导体的国内需求仍将以20%的速率递增,估计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国内市场需求约为300亿块、800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700亿块、210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18号文件的,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微电子产业规划,集成电路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预计到2005年,我国建成的芯片生产线将超过20条。

(五)航空航天产业

航空航天工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性和技术扩散性强等特点,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民用与军用飞机的研制生产通用性强,平战转换较快;卫星既在军事上有重大战略作用,也具备广阔的商业化前景。因此,航空航天工业是实施“军民集合、寓军于民”方针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飞行试验等较为完备的航空产业体系,航天工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水平与大国地位还不相称,需要加快发展。

(六)高新技术节水及水处理设备制造业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瓶颈。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0多个,日缺水1600万吨,全国每年因缺水少产粮食700―800亿公斤,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从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供水量为6200―6500亿m3,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供需缺口近1000亿m3,2030年全国总需水量将达10000亿m3,全国将缺水4000―4500亿m3,到2050年全国将缺水6000―7000亿m3。从水资源短缺面临的重大问题出发,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应重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产业化、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 我国在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需要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技术能力并未得到同步增长,在一些重大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对外依赖性强。大量事实说明,我国现行体制明显不适应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

(一)缺乏明确的国家目标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决心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在国力很弱小的情况下,集中财力搞出了“两弹一星”,为我国争得了国际地位,极大振奋了民族自信心。然而,到了80年代后,我国在重大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目标明显弱化, 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地方,从企业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短期行为的现象。在指导思想上,对于一些重大技术的发展思路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下不了决心。有的即使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有效战略安排也基本上得不到实施。

(二) 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内需不足”

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大障碍是:“中国造技术”在产业化初期谁来买、谁来投资?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用于购买国外技术经费为285.9亿元,而购买国内技术的经费仅为 36.3亿元,二者之比为7.88:1。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目前我国企业大量技术改造投资所拉动的是国外的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提高缓慢,而且与国外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固然有我国技术水平方面的因素,如可靠性、技术性能等较国外同类产品低,但部分企业在指导思想上“不愿意买国货”、“重引进、忽视消化吸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忽视产业化链条的建设,各利益主体缺乏联动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技术无疑是关键,然而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实践说明,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必须综合处理好技术发明人、投资者、经营者、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各有关利益主体之间联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才能做大。高清晰度电视是一个规模上千亿元的大产业,并且我国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高清晰度电视的技术条件基本成熟,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推动。但至今进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差距在拉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字电视产业化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触及到了有关行业的利益。专家指出,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模拟技术之上的中国广播电视业不能应对市场经济和技术革命对广电行业提出的产业化、数字化要求,需要对整个广电行业原有的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机制、政策体系和产业格局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四)科技资源分散、分割,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整合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多年来被束缚的科技生产力,同时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弊病在近年来也充分暴露出来,突出表现是科技资源分散、分割、封闭,国家目标淡化。首先,我国科技计划支持项目“量大面广”,重点不突出,近年来科技计划项目趋向分散化、小型化、短期化。现有十几项国家科技计划,分属不同的部门,各科技计划之间又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有些计划目标相似,造成投入分散,效率低下。其次,军民分割,国防科技资源和民品科技资源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从发达国家看,国防采购是高技术产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如硅谷早期的发展得到美国军方采购的有力支持。军事与航天的需要为当时集中在硅谷的年轻的微电子工业提供了巨大市场,注入了必要的高风险资本;第三,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分散。随着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被推向市场,目前科学研究中出现了类似农村“包产到户”的科研方式,学术“浮躁”、“拜金主义”在相当范围内普遍存在。

四、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对策措施

(一)要有大的战略决心,建立高层组织协调机制

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推进重大战略性技术的产业化,既不能照搬“两弹一星”的做法,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思路,而要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的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不能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全球分工简单地理解为“政府撒手不管”。实践证明,在发展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仅靠科技部门“推”不行,单个行业部门也难以承担重任,必须要有经济与科技主管部门、科技界与企业界的协同努力和联动。对于特别重大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国家应成立由有关部门、大企业、大院大所等组成的专门机构,拨出专项财政资金,以重大任务为导向,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制订比较稳定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务求取得突破。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有效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需求

同我国经济发展要有效扩大“内需”一样,发展对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要积极培育“内需”。因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发展初期跨国公司不会买,只有靠中国自己买。实际情况是,跨国公司对我国重大技术产业化经常采取“围而不歼”、“逐级解禁”的策略:当我国在这类技术是空白的时候,跨国公司便高价卖给我们;而一旦我国能够小批量生产,跨国公司便会大幅度降低价格,试图扼杀我国重大技术产业化于“摇篮”之中。因此,发展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引导作用;在积极扩大开放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市场保护,给我国重大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是要加快研究制订采购政策,建立军民联动的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三)突出国家目标,加强对科技资源的优化、集成和整合

一是要加强对科技成果的整合与集成。通过建立综合孵化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平台、组建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等措施,把目前分散、分割的科技成果集成起来。二是要加强对科研人才的整合。要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地积聚海内外人才。三是加大对军民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大力发展军民生产“两栖”型企业,实施重大军民共性技术攻关项目为突破口,建立有利于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机制。四是加快重大技术产业化环节的整合步伐。按照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推动相关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五是加强地方科技资源的整合。要研究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基地,促进企业积聚化发展。

(四)以重大需求为龙头,调整和重组科技计划体系

现有科技计划和项目实行“关、停、并、转”。“关、停”就是要取消一些重复、非国家目标或者不符合WTO规则的科技计划;“并、转”就是要把那些相互交叉的计划合并起来,避免力量分散。同时,调整财政支持的领域和对象,实行从一般领域向战略性领域转变,从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从投向科研院所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从重点面向经济向经济、社会并重转变。另外,集中财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行动计划。遴选一批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战略安排和统筹协调。

(作者单位: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

上一篇:完善金融信息统计体系的建议与构想 下一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