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时间:2022-05-25 08:51:18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既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与快乐的参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选择。

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作文

既然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那么语文教师不妨有目的的在教室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参与,自然在作文时不愁找不到好的素材。例如,为了写好活动作文《 我当设计师——树叶贴画 》,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树叶和工具,上课时我首先按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树叶贴画比赛。当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完成以后,我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轮比赛:让各组代表上台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请学生投票评选“最佳设计师”和“最佳创意作品”。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再组织学生准备第三轮比赛:看谁能通过作文的形式,又快又好地写出比赛的情况。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时,我先引导学生简单总结前面比赛总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回顾比赛时同学们的表情、语言和动作特点等。学生们情绪高涨,个个奋笔疾书,生怕忘了刚才的情境,这时写作文他们不仅不觉得“难”,反而觉得其乐无穷。课后一篇篇精妙的文章诞生了,他们把一幅幅树叶作品介绍得入木三分,把同学们的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这次课堂活动,不仅是作文课,更是学生的快乐体验课。

这种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也可以向课外、向社会、向家庭延伸。例如学了《 海伦·凯勒 》一文,我就让学生回家之后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我要求他们在父母的“监视”下,蒙上眼睛,做一件家务活,比如洗一件衣服并晾好,然后把这段经历写下来。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看到的是对一件件亲身体验家务活的描写,是一段段真实细腻的内心感受的抒发,这次习作学生都写得很成功。我不断被学生的感悟感动着:“我只是体验了很短时间的盲人生活,就已经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真难以想象海伦·凯勒能做那么多的事情,而且做得那么好,真令人惊叹!”“盲人的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多关爱他们。”……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让我看到了学生那一颗颗善良的心。

2.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作文

学生进行课堂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法来开拓学生的思维。首先,可以采用渲染法。所谓渲染法,就是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文思泉涌。比如说我在指导学生写《 我的妈妈 》这篇作文时,就先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演唱《 世上只有妈妈好 》《 烛光里的妈妈 》《 白发亲娘 》等歌曲。这些歌曲使他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涌起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增强了他们对勤劳、善良的妈妈的理解,在他们的笔下妈妈的形象也就更自然、丰满、感人。其次,可以采用听音乐写故事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听一段婉转动听的音乐,然后让他们根据音乐进行想象,编写故事。例如,有一次我播放了这样一首音乐:刚开始,随着悠扬的乐曲响起,仿佛让人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突然音乐变化,仿佛在哪里发生了一场恶战……听完音乐之后,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象,接着是小组讨论,最后要求每人下笔成文。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清晨,朝阳柔柔地照在森林里。这里树木茂盛,鲜花盛开,散发出一阵清新的香气。小草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好像戴上了一串闪亮的钻石项链。鸟儿在枝头欢唱,各种小动物在林中悠闲地散步。这真是一个美丽而又活泼的早晨啊!可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惨叫……”正因为这种作文形式轻松活泼,因此学生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大家在文中畅所欲言,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任务。

3.创设视觉情境,让学生在图像中作文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里都安装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为我们创设视觉情境提供了方便。创设视觉情境的材料很多,比如开展某项集体活动时的照片、视频等。通过各种特写镜头的回顾,学生仿佛又置身于活动之中。多媒体内容播放完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有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了。除了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的活动影像,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故事性较强的卡通图片,让他们想象图中发生的故事,然后再把它写下来;还可以展示古诗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情境作文。比如改写《 暮江吟 》《 春夜喜雨 》《 游园不值 》《 寻隐者不遇 》等古诗。一般说来,改写古诗的定势思维无非是把景色描写得更生动形象,把人物刻画得更饱满些。而有位学生运用了求异思维,他在改写《 游园不值 》时,在短文的最后附上了一封信:“亲爱的朋友,我今天来拜访您,可吃了个闭门羹,真是遗憾!本想细细欣赏您那满园的春色,可只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过几天我会再次拜访您,可千万别让我再白跑一趟哦!”屏幕上的多彩投影和学生优美的文字相得益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创设留白情境,让学生在作文中拓展思维

艺术创作中有种现象,就是当一个作品基本完成时,作者有意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去填补作品剩下的空白,这就是留白法。这种留白法也可以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在教学《 穷人 》一课时,我有意留下结尾让学生进行补写比赛:“想像一下桑娜一家九口人今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请用你的文字把它描写出来。”我说完这段话,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一个个埋头写作,不一会儿,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诞生了。写完之后我让学生先把习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评比,看谁的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写得最接近原文,最后再将优秀作文推荐到班里供大家学习。这种方法让学生每次对写作都充满了期待。

在学完《 嫦娥奔月 》这个神话故事后,我发现有的学生显得忿忿不平,有的则显出遗憾的神情。于是我灵机一动,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嫦娥奔月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他们进行“故事接龙”,由全组人协作完成。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故事的开端,所以“故事接龙”进展得比较顺利,大家共同来决定文中人物的命运,最后由一人结尾。学生的想象力令人折服。有的在故事的续集中把逄蒙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癞蛤蟆,有的最终让嫦娥和后羿夫妻团圆……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还不时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争论,各抒己见,在商讨中确定比较合理的结果。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让我们看到了“补白”这种写作模式对拓展学生思维的妙处。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写作训练变成一个有目的、有对象、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学生有了感悟,“情动而辞发”,作文自然就成了有感而发的快乐事情,如此坚持不懈地训练,何愁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提高呢?

(作者单位:启东市南苑小学,江苏 启东,226200)

上一篇:小议高中历史生本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 下一篇:追求有根基的儿童语文生长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