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发展论文

时间:2022-05-25 07:48:03

艺术院校发展论文

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家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艺术的教育应当高于文化的教育,只训练科学的大脑而没有美的情操和眼光,实际上是一种缺陷。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能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人们无法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与民族均无法生存。艺术及其有助于“人类自我的发现”。“没有艺术的不是完整的”,艺术教育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自十七世纪法国、英国相继开设半官办性质的皇家美术学院开始,有了学院派之称。美术学院的成立,让美术能够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模式下的职业,成为一种可以有意识的系统的人才培养处所,而非过去作坊式的自发传授;美术也借以成为一种可以捉摸出其的独立学科。早在五代两宋时期也有了皇家画院,有了培养和安置画家的官办处所,画家分为画院派与在野派两个派系。从刘海粟、林风眠,到徐悲鸿,到解放后的苏式教育,再改革开改,伴随着西方美术学院制度的影响,中国的学院美术一直左右着整个的审美指向。人类在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科学的思维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美术院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首先,是其美育的功能和作用。美术院校通过生产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用视觉来欣赏艺术多姿的线条,多彩的色调,多样的造型,精美的构图,深刻的内涵,都会令人们产生丰富的情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荡漾,并且潜移默化的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提升。总之美术院校是以审美感性直观的艺术形象,对社会中的人进行美育教育,即把人所具有的求知,向善、爱美和健康成长的潜能加以开发,并使他们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和全面的发展,从而引善启真,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国民精神素质,使之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真、善、美的人。

其次,是服务的功能和作用。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工业生产竞争激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与美术相互渗透、日益结合,中国美术教育越来越兴旺与繁荣。现代建筑、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等都离不开美术,至于工艺品以及工业造型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在解决生存、进入温饱、小康阶段的中国当代社会的人们,已经从过去单纯追求物质需要转向注重追求精神价值的需求,如何生活得更加美好和艺术,如何生活得更有质量和价值,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种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美术院校势必走高等艺术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发挥高等艺术教育在知识创新、服务社会中的作用。

再次,是创新的功能和作用。高校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的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的确,作为最具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美术院校,应该始终把为当代中国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且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以感性思维能力见长的创意人才放在首位。一所美术院校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的以感性思维能力见长的创造性人才,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但是,就在这个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发展的速度渐快,竞争日趋激烈,学院的“滞后与衰退”是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种真实的可能性我们先不置可否,学院艺术显示出它相对发展迟缓的一面却是真实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美术而言当代学院艺术处在了一个尴尬的情势之下。

首先,对于学院艺术在办学机制与理念上的坚守,及由此而来的经验话语系统的完整存在,我们从宏观的学院艺术的发展与定位上应该给予肯定。当代中国的学院艺术,接受与实行的仍然是几十年代一贯的教学体系,在入学考核、课程设置上,虽然有一些适应市场的新设置,但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价值取向占主导地位。同时,当代学院美术教育,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与办学机制之下,还存在着整个社会的主流体制的强势。学院内部,影响教师生活与事业的基本尺度还被限定在几个纵向的传统体制性项目上。一些强有力的体制介入,进一步限定了高等美术学院谋职的教师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走势,以及培养学生的主要路径。令人欣慰的是,从当前学院的课程设置、展览设置、评审人员邀请来看,学院的美术价值取向以及其代表人物仍然在整个美术界拥有着权威性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地位。在市场第一与艺术多元化的格局下,学院作为整个社会难得保有的一处相对纯粹的学术禁地,迄今仍然有着它崇高的学术荣誉和相当的向心力,学院仍然是给予艺术作品以学术阐释的理论高地和神圣场所。

然而,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终究给艺术教育带来了一些让人不愿意看到的奇怪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陈世宁曾说:“一名油画教授带100多名学生,咋教?”试问,艺术强调个性,音乐、舞蹈、绘画重视师徒之间的心手传授,绘画工作室十几个学生比较正常,而一师带百徒要如何保证培养质量?而高校近年来还在大量增设艺术类专业,这无疑是在为艺术生扩招推波助澜。艺考成了上大学的“跳板”。如此多的考生蜂拥而至,致使招生模式也不得不变革。这句话恰恰反映了艺术院校扩招,而教学体系的调整却始终跟不上的艺术教育现状的担忧。与此同时,艺术生扩招更带来了很多半路出家的速成考生,这更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还有就是扩招带来的投入经费捉襟见肘的问题。

此外,教学内容赶不上学生的需要。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师思维,很难给学生以激情。而且,学院扩招后,相应的教学体系没有做出适当的调整。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定位是什么?是教师、艺术家还是艺术普及?教育的方向不同,教学体系、师资配备、教师素质也应该有所不同。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办美术系、美术学院,但严格地说,有些是不具备条件的。由于不少艺术学院的定位模糊,这就使学生更加茫然。

那么,在艺术商品化、教育产业化的不断冲击下,学院应该如何调整自己,防备艺术教育的浮躁和艺术市场中盛行的压概率的心理,切实的关心学生的需求与出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认真营造美院适宜学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建立不同学术思想间相互启发、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在社会上树立的良好的教学形象,就成为了当代中国艺术院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所面临着的严峻现实。

[摘要]“没有艺术的不是完整的”,艺术教育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美术院校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在为社会输送优秀艺术人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艺术商品化、教育产业化的不断冲击,当代中国艺术院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现实。

[关键词]美院艺术教育特殊功能

上一篇:学生体育兴趣分析论文 下一篇:分布式学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