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2-05-25 07:02:47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摘 要】当前,网络的便捷性和交流性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方便,但是,网络文化的不稳定性也会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等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尝试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实现新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演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越来越显著的变化。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2.53 亿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毋庸置疑的是,网络的便捷性和交流性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方便,但是,网络文化的不稳定性也会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等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尝试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实现新发展。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一是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有思政教育工作者收集社会、家庭和学生对思政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二是网络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很多先进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案例可以通过网络得到高效的共享、不同区域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共同研究思政工作,促进新思路、新想法的产生和成熟。三是网络可以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领域和视野。网络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而且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思政教育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有效地搭建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领域的新动向和新变化,及时对教育方式和思想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发挥。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挑战。一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会起到负面影响。当前网络管理越来越健全,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良信息、黄色信息存在,这些信息都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尤其大学生正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事物判断的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预。加之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在网络上宣传霸权主义等不良思想,使大学生极易受到影响。二是网络会对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导致了他们对现实的人际交往漠不关心,对社会的关注度逐渐下降。同时,一些网络游戏大力宣扬暴力等不道德的行为,会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盲目模仿,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一)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要想做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给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强化技术预防,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要进行技术过滤,对大学生的上网轨迹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浏览不良网站,要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进行阻止。同时,要加强对上网行为的自我管理,树立文明上网的风气,成立有学生个人组建的网络监管小组,对学生日常的上网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和干预,为做好思政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正面引导。要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正面引导,要加强正面信息的传播、覆盖,让互联网充分发挥自身传播速度快、涵盖范围广、个人参与度高等特点,将互联网打造成一个网民合理表述情感和个人看法的平台和载体。作为大学生来讲,必须要引导他们多多关注正面的舆论信息,用积极的信息去感动他们、鼓舞他们、教育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了解社会上的积极因素,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

(三)注重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疏导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没有完全成熟,对外界的干扰也没有防范措施,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刺激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事件。在网络环境下更是如此,当前,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有些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交友,反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对学业可是毫无兴趣,甚至有严重的暴力和犯罪倾向。作为高校的思政教师来讲,必须要及时对学生的个人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就要及时疏导,将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大的问题发生。

(四)强化网络道德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约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使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在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利用互联网的道德建设,让学生们真正懂得互联网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在互联网上跟现实社会中一样也要诚实守信、与人为善,不能轻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来。可以结合一些正反两面的典型剖析,让学生们真正懂得,在互联网上一旦做出违法的事情来,不仅仅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更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参考文献

[1] 王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4).

[2] 王海建,宋英.3G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1(01).

[3] 张会萍.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新闻爱好者.2010(16).

作者简介:金松鹤(1981.08- ),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上一篇:3D视觉的心理学研究 下一篇:解读卢梭的“社会契约”引发的对集体主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