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

时间:2022-05-25 12:25:28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 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 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 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 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错 别字(舍标点)、错词、病句的更 正,在“[ ]”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品味时尚

1911年,辜鸿铭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没文化的 美国人》一文,称美国除了时尚的泛滥,所能传世的,不过 是爱伦・坡的一首小诗。时尚的泛滥,就是一场根植于现 代社会的悲剧。

悲剧之始就在于,时尚试图借众人的目光,为自己开 辟出一片生存之地。时尚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自身的失 败:内涵贫乏,只得浓妆艳抹;无足轻重,只得招摇过市。 短暂的耀眼,无疑是引火烧身;长久的暗淡,才是时尚的 最终归宿。短命的时尚,就像卡萨诺瓦般贪恋燃烧自己的 青春。茨威格说,歌德的人生是越燃越烈的火苗,卡萨诺瓦 则相反。晚年独自在图书馆昏暗的灯光下书写的背影,为 他灿烂的青年时光无奈地添上了几分失意与惆怅。时尚之 路不尽如此?

悲剧的泛滥,源于人们竞相追捧时尚的狂热。我们无 奈地看到时尚狂热炫目的火光,在众人扇风助燃之下,越 燃越烈。时尚的追逐者往往比时尚本身更为可怕。菲茨杰 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就被一群追逐潮流、推波助澜的“盲 人”推下了深渊。他深爱的黛西也是其中一员。我们不得不 反思,是谁为时尚的星星之火吹起了燎原的东风?是谁为 时尚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不,这不是沃土,这是荒原。

悲剧的终了,就是透过时尚光鲜的表象所看到的时尚 背后的荒芜。托马斯・艾略特将现代社会的糜烂生活比作 荒原。我则确信,时尚的背后,是一片片看似沃土的荒原。 时尚的霓虹闪烁,文明的光辉黯淡,并不是因为我们缺少 可以传世的“珍宝”。在这个被时尚之风席卷的世界,文化、 传统的清辉在灵魂迷失的夜晚,仍会带给心灵最好的慰 藉。

我想引用艾略特《空心人》中的结尾:“这就是这个 世界毁灭的方式,不是一声响,而是一声呜咽。”被时尚所 掩埋的结局,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惨淡无光。我们不应该以 “时尚”终结我们的道路。纵使满目荒芜,我还是坚信,被时 尚所遮蔽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会像弥尔顿的《复乐 园》之所述,重归我心。

点评:

由辜鸿铭的言论引出自己的 观点,视野开阔,见解不 凡。

指出时尚这一悲剧产生的原 因,分析透彻,举例恰当。 分析时尚这一悲剧泛滥的原 因。

事例新颖,耐人寻味。

反思深刻,发人深省,过渡 巧妙。

指出时尚繁荣表象的背后是 精神的荒芜。

引用名句,指出一味追逐时 尚的后果。

展望未来,意义积极深刻。

题目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 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 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 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 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 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 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

2.立意自定: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整体评价:

考生既看到了时尚势不可当的演变历程。又预言了 时尚终究会因泛滥而消亡的结局,观点鲜明,切合题意。 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一气呵成,名言和名人事例信 手拈来,比喻自然贴切,足见考生丰富的积累和深厚的 语言功底。结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述,使文章具有了 更为积极的意义,也展现出考生思想的深度。

(江雪松评价)

品味时尚

时尚,是贵妇们穿上高贵的晚礼服,喷上“香奈儿5号”香 水。大跳交际舞,还是绅士们穿上皮尔‘卡丹夹克和阿玛尼西 裤,大秀生活品味[“品味”改为“品位”]?

听见了吗?有人在呼喊:“那不是真的时尚!”

看见了吗?远方的天空亮起一道红光,镶金大字瞬间显现: 时尚,那是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

当海子高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时,你是否还会对这 样一位落魄的文人投去鄙夷的目光?你可知道,那是多么崇高 多么真实的一种理想,它的香,胜过“香奈儿5号”,它的美, 胜过玛丽莲-梦露的脸庞。春暖花开,那是对天下苍生的祝福与 希冀,那是一份最纯粹的人文关怀。怀着这样的愿景,就算死 去。也让人感叹:花落春犹在。敢问:这样的精神,何尝不是 时尚9这样的时尚怎么会不流传?

不再追求奢华的时尚,不再因一双一千多块的运动鞋而节衣 缩食,怀着一颗时尚的热爱生活的心,就算一个人在古老的街 道上散步,那也是一种幸福。

就像那个地坛中孤独而内心丰富的行者,他驻足观赏,听听 鸟儿的歌唱,嗅嗅泥土的芬芳,把湖面当作镜子,把花草当作 密友。我想,他是真的爱地坛,就如同深陷爱河的爱人,那么 幸福。他借着地坛的博大传达他内心的博大,他深刻的热爱之 心,他纯粹的人文精神,就如流淌的河水,永不停息。这样的 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时尚?

时尚,它不是埃及艳后王冠上的那颗宝石,它只是小河边静 静躺着的几个贝壳,懂它的人都能拥有。

升旗仪式上,工地的民工兄弟们放下手中的活儿,昂着头, 高唱国歌,这难道不是一种时尚?年过六旬的温总理面对大地 震后的残垣断壁,落下不轻弹的泪水,这难道不是一种时尚? 高三学子们挥汗如雨,无怨无悔地高喊:“高三,最美!”这 难道不是一种时尚?

时尚,是一种内心的态度。永世流传的人文精神是这世上最 和善的阳光,永不落伍。

时尚的人文精神,那是世上最美的诗,让我们用心灵去真诚 地吟唱,流芳百世……

点评:

开篇质疑,但未能点明观 点。

表述过于牵强,脱离实 际。

将崇高的理想等同于时 尚,比较牵强,且“这样 的精神”指代不明,观点 偏颇。

缺乏深入的阐述,议论比 较肤浅。

论述偏离题意,没能点明 时尚的实质。

事例与主题联系生硬,有 套作之嫌。

结尾表达空洞,与主题无 关。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提示语对时尚的表现形式进行 了诠释,即“模仿和流传”,其主体是“服饰、语言、文艺等方 面的新奇事物”,并有出现的特定时期。由此分析可以发 现,时尚与经济基础、文化习俗、文明素养紧密相关,时尚 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别。时尚的变动常常是社会风气的指 向标,标志着价值观念的更替。“交错杂陈”说明时尚不一 定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也有消极的、应该摒弃的。而“创新 和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则说明时尚必须有人模仿,但在 模仿中又要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正因为这样,不同的时 尚才会有不同的结果,或“如过眼云烟”,或“沉淀为经典”。 “品味”有琢磨、体会、玩味的意思。考生在立意时,可以把 “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也可以选取某种 “时尚”的观念、生活方式、事物来“品味”,但写作的重点应 该落在“品味”二字上。写作时需注意突出时尚的特征及时 尚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如果写记叙文,应突出“品味”的具 体过程,写出自己由此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时尚的深刻认 识;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论述如何“品味时尚”,如写品味 时尚需要理性指导,切忌盲目跟风等;也可以论述“品味 时尚”的什么,如写时尚亦有其文化内涵等;还可以论述 “品味时尚”的结果或影响,如乐于“品味时尚”也是与时俱 进等。

整体评价:

文章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屡屡提到“时尚”一词,但所论 述的内容与“时尚”没有联系,开篇虽有设疑,但后文并没有明 确地回答真正意义上的时尚是什么,所举事例均与主题无关, 生拉硬拽,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够真实,套作痕迹明显,只能被评 为下等文。

(江雪松评价)

上一篇:广东卷 下一篇:处处留心 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