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评析

时间:2022-05-25 06:44:19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初步体验某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初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②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较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③通过参与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④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怎样描述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种颜色的彩球,转盘,大的透明塑料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这样的事情吗?吃饭前要取出筷子,到哪里去取?从筷筒中取出的一定是筷子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从书包里随便拿出一本书,一定是数学书吗?可能是什么书?这些事情也是数学课要研究的问题,你们觉得好玩吗?

评析:从筷筒里取出的一定是筷子,从书包里拿出的可能是数学书,也可能是其他教材。教师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学生认知的基础和切入点,充分运用这些常识、经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实际操作,有序展开。

拿出三瓶球(都装在透明的塑料瓶里),出示思考题:从每个口瓶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我们能够判断摸出的球一定就是红球吗?

1.依次观察第一瓶(内装红球6个)和第二瓶(内装黄球3个、绿球3个)。①观察后让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②谈话:从装有6个红球的瓶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从装有3个黄球和3个绿球的瓶子里不可能摸出红球。有没有同学不相信?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前面来闭上眼睛从这两个瓶中任意摸一个,进行验证。

2.研究第三瓶(内装红球3个、黄球3个)。①观察后请学生讨论猜测:任意摸一个球,摸出来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②谈话:摸出的结果会和你们讨论的结果一致吗?分小组开展摸球活动。摸球时,闭上眼,从瓶中任意摸一个球,拿出来后看看是什么颜色,放入瓶中,用手搅拌一下,再摸第二次。每人轮流摸2次。③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际摸球的结果。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想一想从装有红球和黄球的瓶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可能)

3.提问:通过观察和摸球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瓶子里只有一种颜色的球,就一定摸到这种颜色的球;瓶子里没有某一种颜色的球,就不可能摸到那种颜色的球,这两种情况摸球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如果瓶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就可能摸到这种颜色的球,也可能摸到那种颜色的球,这种情况摸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评析: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初步体验事件其确定性、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使学生产生好奇感。让他们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体验“创造—发现”的喜悦。]

(三)组织练习,适时总结。

1.目标探究。

(1)试一试:①出示转盘,谈话:你们看过动画片?中央1套有个大风车栏目你们爱看吗?我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转盘。②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拨动转盘,看指针会不会停在我们喜爱的颜色上。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里?(可能在红色区域?蓝色区域?还是黄色区域呢?)③小组开展活动,每人转动两次,验证刚才的想法。(让每个学生都试着拨动一下指针,观察指针分别停留的区域,切实感受到指针停留区域的可能性。让学生讨论关于“喜欢什么颜色”的话题,这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2)想想做做:①“想想做做”第l题。运用可能性知识,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谈话:不仅在游戏中有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也有可能性问题,有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还有的事情可能发生。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吗?(先分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下面,我这里有一个小电路、电珠、电池,先猜想(看老师动作说一句话),实验检验一下第5位同学按过后小电珠是否会亮。

②“想想做做”第2题。师: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袋内球的颜色,将自己的想法先在组内交流,再在班级里交流。

生1:左①(红、黄球)从左边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

生2:中②(红、蓝球)从中间口袋里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可能是蓝球,也可能是红球。这个口袋里该放蓝球、红球。

生3:右③(黄球)从右边口袋里摸一个,一定是黄球。这个口袋里该放黄球。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都不错,并判定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可能是黄球,不可能是黄球。下面,我们再想一想: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

③“想想做做”第3题。师:先请大家对放入的球作出大胆的猜想,并把猜想的结果,并用彩笔涂上色。现在开始,并说说猜想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评析:根据对摸球结果的不同要求,在瓶内装球,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多维的思考,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合作交流,然后用给球涂色的方法是恰当的。]

2.听儿歌。

3.讨论总结规律:今天,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可能性问题……)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4.实践活动。设计转盘(出示面积划分不等的二色转盘)。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拨动另一个转盘上的指针,看指针所停留的区域可能性大小是多是少呢?

[评析:本课结合学生已有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推理,借助游戏情境的创设,寓教于乐,让学生边玩边学。这显然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理念不谋而合。每一学生将自己置于小组中,他们相互交流、尽情讨论,每人都拥有积极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与组内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观点,不仅培养了相互协作意识,而且增强了自信,还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上一篇:文化转向与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真 下一篇: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