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节事活动发展刍议

时间:2022-05-25 06:25:39

成都市节事活动发展刍议

摘 要:近年来,成都作为西部重要旅游城市,大力发展节事活动,节事活动数量逐年递增,由此带动了成都市多个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水平,同时也起到了宣传成都的作用。针对成都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对成都节事活动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成都;节事活动;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62-02

(一)节事活动主题同质化

在成都市所举办的众多节事活动中,所占比最高的是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节事活动,所占比例为36%;其次为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节事活动,所占比例为23%;这两项的数量之和超过了所有节事活动数量的一半。在这其中不乏主题内容相同的节事活动。举例来说,成都市关于庙会的节事活动有很多,如成都温江大庙会、成都大庙会、成都梦幻岛庙会、成都国色天香庙会等,共有十几个之多。但这些节事活动主题都很相似,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也没有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节事活动时空分布不合理

从成都市节事活动的举办时间和地点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市节事活动大多为区市县各自布阵,在主题重复基础上举办时间也大多雷同,缺乏关联性和统一性。比如,龙泉驿、双流每年在5月份都举办枇杷节;双流、新津每年在3月同时举办梨花节;新都、锦江区同时举办荷花节;新都、郫县、青羊区同时举办桂花节;崇州、温江同时举办兰花节。这导致成都市内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是类型与时间高度重合,质量普遍偏低,缺乏有影响力的节事品牌。

(三)节事活动文化内涵未被充分挖掘

成都市节事活动中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及物产特产类的节事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对成都优厚的自然条件、浓厚的民俗风情、丰富的物产资源的肯定。但是在成都市节事活动中文化类的节事活动却比较少,所占比例仅为13%,这与成都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底蕴不相符。成都市具有许多在国内甚至全球都极具特色的当地文化,如三国文化、川菜文化、熊猫文化。在成都市所举办的节事活动当中,很多独特的文化并没有在其中展现出来。

(一)避免节事活动主题雷同

成都市可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整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区域性节事活动,以此避节事活动的雷同。比如,针对美食,成都市区以传统名小吃为主题,简阳以羊肉汤为主题,双流以肥肠粉为主题等;针对灯会,武侯祠以三国文化也主题,三圣乡以动物、水果为主题,温江、华阳以童话为主题。

(二)优化节事活动时空分布

在时间的分布上,结合节事活动本身的特点和季节的特点,尽量将节事活动时间均匀安排在一年四季。在第一季度,结合春节的购物需求,以及春天特有的生态风光及郊区田园特色,发展新春购物节及以观赏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并对区市县同类主题的节庆活动进行整合。在第二季度,结合乡村旅游,开展采茶节、樱桃节、枇杷节等节庆活动;围绕这一时间段内的民俗文化活动,重点发展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郫县望丛古蜀文化节、清明放水节等节庆活动。在第三季度,迎合民众消夏避暑的需求,结合夏季地方自然景观特色,发展啤酒狂欢节、荷花节等节庆;整合区市县的美食资源,开展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结合专业性产品的促销时段,开展时尚购物节、电脑节等专业性节庆。在第四季度,结合季节养生需求,开展以登山健身旅游、老年养生、温泉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结合冬季美食特色,开展以麻羊美食、河鲜美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在空间的分布上,应整合区市县的各种资源,在充分考虑到节事活动对整个区域的影响下,有一个统一的战线和目标,使得各个举办节事活动的举办地相互合作和沟通协调,避免同一时间举办相同节事活动的情况。各个区域也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特色文化,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节事品牌。对于成都市已具有品牌效应的重大节事活动,采取主会展、分会场的模式,充分利用各区域的整合资源,带动其他各区域取得经济效益,实现共同繁荣;同时,这也是扩大节事规模、增强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三)深挖节事活动文化内涵

节事活动只有以文化底蕴为依托,融入文化内涵,才能传承久远,保持成长,独具特色,经久不衰。成都市在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成都市拥有着许多在全国甚至于全球都特有的文化,如熊猫文化、川菜文化、三国文化等。虽然现在成都市已经出现了以这些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但活动内容大多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与文化的结合度还不够,应该深入挖掘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延伸开发,创立独特的节事品牌。对于周边区县,结合自身当地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客家文化、古蜀文化、古镇文化、川西民俗文化等地方特有的文化,开展具有当地品牌效应的节事活动。

(四)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

节事活动的举办以政府的名义来进行。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行活动的召集以及宣传推广。在活动举办期间,对于节事活动给予政策方面、安全保障方面、交通运输方面、邮电通讯方面的支持,保证各产业、各部门良好协作,节事活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节事品牌的开发、投资、保护以及收益全部由市场来完成。遵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将承办权推向市场,鼓励市场主体投资节事活动。市场化的运作有利于减小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与资金压力。市场承办节事活动,必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符合目标受众的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活动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加影响力和竞争力。市场化的运作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有了竞争,就会有动力,所以其会展活动策划及现场服务更加专业化,有利于节事品牌的打造。

参考文献:

[1] 张骁鸣.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41-57

[2] 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6):845-855.

[3] 张学梅,董恺凌,王洋.“节事活动”对成都城市知名度的影响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6-29. [4] 但强.乐山节事旅游开发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1,(2):44-47.

[5] 刘非.成都周边节事活动的成效和问题[J].四川省情,2009,(11):59.

上一篇:“软区划”思路下石家庄“倒靴型”城市体系发... 下一篇:童玩课程,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