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边塞精神

时间:2022-05-25 06:12:38

边塞精神体现的是西部人的精神,人才是精神的主体,并对精神的传承起着决定作用。西部是一个历史变迁频繁,多民族文化共生之地。古边塞精神反映的是西部人在战争年代的精神状态,昔日古战场上战士坚决抵御的游牧民族,如今已在历史变迁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代边塞精神经历了由对抗到和平共处的转变,更多地体现了西部人在生存中的精神状态。周涛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更多地对生活在西北边地的游牧民族和戍边军人做了深邃的思考,并深入探寻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生命精神。

一、游牧民族是生活在西部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西部草原为主,逐水草而居,随时迁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必须不断更换栖息之地才能免于饥饿之灾。在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物质匮乏的蛮荒时代,为了生存他们常对别的部落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是全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唐代的边塞诗中记载了很多有关匈奴和突厥入侵中原掠夺财富的战争。生存法则和战争的残酷使游牧民族在抗争中表现出强烈侵略性和扩张性,并多次征服了中原的农耕民族。周涛透过历史冷静思考并剖析了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农耕民族的原因是:“游牧文化是侵略性和扩张性战胜了农耕文化的保守性和狭隘性,这是两种民族身上体现的不同生命品格。耕耘者在庄稼面前,其心情和方式更像庄稼的仆人,这种生产方式,就形成忍受和屈服的习性。而牧民放牧,更显示统治者、征服者、驾驭者的意味,策马而行,优游任性,威风八面,这样的劳作方式培养了牧民的心理优越性,在他们的生命品格中则多了一些征服和扩张的欲望。”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性格差异中,可见游牧民族雄健、阳刚、进取的民族性格是他们取胜的法宝。这种民族性格促成了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精神的形成,它深刻影响着游牧民族,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但是“多少年来,人们讲中原文化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和容纳,却从不仔细研究游牧精神对中原文化的融会起了多么深刻、重大的作用,这是不公正”。周涛是在对历史思辨的过程中思索了游牧民族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主要是精神上和性格上的贡献,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是创造支撑中华文明延续的纽带,这是游牧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更是边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涛不仅善于从历史角度去把握游牧民族精神实质,他更擅长从生活上捕捉游牧民族生命驰骋的光彩。

在《忧郁的河》中,描写了一群醉酒驭马而行的牧民,在草原上肆意纵马驰骋的画面。醉汉们在马背上前俯后仰、大声唱歌的率真,时而挥鞭抽打大头狗的粗悍,以及他们驾驭马飞奔的野性,同黄昏的草原和谐的如同“一幅黄昏的油画”。他们生命的颜色中带着西部自然粗劣的美质,流露出生命的本真状态。《过河》中则写了一位似患重病的哈萨克族老太太与一匹马的离奇之举。对不敢过河的马,我这个年轻壮汉竟然无计可施,可那位身体病弱瘦小的八旬老人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有利控制马缰,策马跃入河中,把这匹看似顽愚实则机灵的马驾驭过河,这位老者在刹那间展示的生命活力让人震惊并深深地钦佩。从这两幅生活场景中可见,不管是纵马驰骋的年轻人还是策马过河的老者,游牧民族永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强悍进取是游牧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

周涛从他们的生存状态中看到了游牧民族由古至今都是一个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的民族,他们与西部草原相依为伴,面对荒凉贫瘠的自然环境,从来未在自然面前丧失个人意识,相反始终保持一种清醒而乐观的生活态度。西部自然丰润了游牧民族的人性,磨砺了他们雄健而勇武、粗狂而率性的民族性格,锤炼了他们强劲的生命品格,读来让人感动。

二、边防军人是在西北边地长期生活的一个群体,早期边塞精神体现最多的是军人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

如今在和平年代,战争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但是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却始终没变。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作为个体的军人,此时面对的不再是战火、刺刀,而是各种纷繁的诱惑,他们需要用极大的忍耐战胜诱惑,他们必须在严酷的环境中不断完成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使命,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充满悲壮色彩的人生抗争,他们用行为谱写出新时代的英雄诗篇。

英雄主义精神吸引着周涛,于是周涛毅然参军,为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许多散文都和边疆、边防融为一体,不仅展示了边防军人的忍耐、奉献、抗争的精神,而且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在边防的生存状态。

《边陲》中写的边防军人驻守在海拔最高的边防站,蚊蚋最大的边防站,风最大的阿拉山口边防站,最孤独的边防站,这样一个离死亡也近了的世界,却生活着10多万的官兵,他们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坚韧地生活着。

在周涛的笔下,他们有寂寞与欢乐。《蠕动的屋脊》中写了战士们寂寞地面对无边的天空和湖泊,通过与山水的对话得到片刻的精神慰藉。写了他们作为平凡人,都是些世故又老实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正常人的渴望,有着对女性的爱慕之情,但是面对军区歌舞团的许多漂亮大姑娘,“他们倒羞涩得比农村大姑娘还别扭”,所有这些正常人的需要对他们来说必须克制。他们既荒凉又富有。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生活,都是些经验丰富的人。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视书如命。《边陲》中的老团长,将军的儿子,还有蒙古族分区副司令员,他们都是精神贵族。“将军的儿子家半边墙都是书”,副司令员“几乎每三句话必引一段唐诗宋词,有时兴起,可以背诵长段,准确无误”,正是这种进取精神使我们领略到了当代军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勇于牺牲的吃亏无悔的气度风范。看到了“于寂静中产生无数奇人奇事,在边地孕育大德大能”的军中楷模。周涛用笔记录了他们在与西部残酷的自然条件的抗衡中所展现出的悲壮而瑰丽的人性美,他们不仅是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强者,而且是战胜自我的强者。周涛提炼并升华了边防军人的这种人性美,它是一种支撑民族的强大精神。虽然在和平年代,战争暂时隐退,但军人价值却从来未消逝,真正的英雄主义存在于民族的血脉中,已经形成一种高贵的民族气质,是民族魂的象征和沉淀。

在周涛的笔下,不管是以西部为生的游牧民族,还是保卫边疆的军人,他们身上体现的强悍进取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共同构筑起当代的边塞精神,这种精神是西部人开拓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动力,也是当代人重建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

上一篇:聆听史家之绝唱 歌咏无韵之离骚 下一篇:美文如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