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精神 有梦有爱

时间:2022-05-25 06:01:28

放任逍遥 2011中国富有阶层精神生活调查

史玉柱、马云相约自开“追悼会”,称是顿悟人生;王石绝对诚意地晒着户外的快乐、海外的赋闲偶感⋯⋯2011年,这些精神事件均第一时间出现在微博上。中国大富之人从未像如今这般大面积地向世人袒露心迹。这是神奇的微博时代!富有阶层的精神生活,比之易受诟病的物质生活,更令围观者好奇。是的,出手阔绰,衣着考究,也许能带来感官的颤栗,但这种欢娱的碎片化与短暂性,给不了人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宁静。

我们访问了四个来自上海、深圳等地不一样的商贾:他们时常停下,让灵魂跟上脚步;他们迈过物质的羁绊,开始向精神的海洋俯冲。他们渴望一种更逍遥的幸福体验,以精神生活的丰富性而区别于他人。

郭美美的炫富引爆网民持久的愤怒,而企业家对死亡的思索,让网民弹赞参半。富有阶层惊爆的精神事件,从来没有今天这般让人瞠目结舌。这是一个注定推动富有阶层精神转型的非常时期。

与郭美美炫富遭遇的唾沫骂仗相比,患病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幸运多了,他对恶疾的坦然态度,对公益事件的热情支持,收获了众多网友的蜂拥好评。富而无为,必遭唾弃;富而有品,无愧人杰。人们对精神价值的崇仰,从未因网络时代的众声喧哗而迁移。

如果说智商、情商、财商负责调整人与周遭世界的关系,让个人更适应社会,出类拔萃,那么对于精神生活的喜好程度(姑且称为“灵商”吧),则反映的是个人非功利性的心理与心灵需求。

欲望升级,“我要幸福 ”

欲望在展示人类的进取精神方面,无疑是可爱的,释放的。它刚健而有力。

欲望即需求,没有欲望,难以成生命。“不行,不能停下来,我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富人’。”这样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语言,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政治正确,在它的激励下,许多人的财富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于是财富成了一种显性的欲望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富人似乎就是欲望的主人―他们使用着比他人更丰富的物质条件,享用着比他人更多的物质资源。欲望,让我们摆脱茹毛饮血;欲望,让富裕的阶层住进高楼大厦温柔乡。欲望,几成梦想和幸福的代称。

物质丰裕了,就真的幸福了吗?很多富人的幸福体悟如是:当穷的时候,认为只要富就幸福了;当富的时候,认为只要有更多钱就幸福了;当钱多的时候,发现幸福只是一种感觉,钱不能带来心灵的富有;当继续去寻找那种幸福感的时候,发现越想找到的离自己越远。

套用广州本土知名媒体人陈扬所言,“寻找幸福感这事儿和旅游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停车进庙拍个照,回来了什么都不知道”。问问富人的幸福感在哪里,有时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欲望,让我们勤劳,倘若机会合适的话,尚可发家致富。但幸福的颤栗,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习惯向欲望索取生活的回报,于是,无聊与空虚,冷漠与无知,乏味与无趣,如暴风雪纠缠着富有阶层的日常生活,于是炫富成为不自觉的展示,于是暴力慈善日渐风行。

精神的翅膀,扇动沉重的肉身

“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庄严抉择: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辞。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活每一天。”7月5日上午,巨富史玉柱发的这则微博迅速引起粉丝的热议。

对于死亡的思索,并不是骤然升温。有“地产家思想家”之称的冯仑6月29日在微博中说:“站在终点回望通向终点的道路,会有很多的感悟,假如能将死亡视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同伴或导师,他会提醒我们,不要把现在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帮助我们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实。”

5月27日的微博上,因支付宝事件遭遇媒体“强攻”的马云亦对死亡发出感慨:“既然敢来到这世界,我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但我不希望最后是被空气、水和食物给‘三聚寝安’了。我希望是舒心的老死,老死在蓝天‘横行’的白昼,或是繁星‘肆虐’的夜晚……你呢?”

对生死的喟叹,或者说直面生死,最能反映当下中国富人正在变化的精神世界―长期客观生活在一种行为“无管制”和生活“无目的”的散漫状态下,富有阶层开始出现分化,有人不再满意诸如公民意识的丧失、公序良俗的漠视、生存意义的迷失等等的精神生态,不再甘心沉溺物质的欲海,更愿意在后半生过一段属于个人、且更被人尊敬的日子。

于是倾听内心召唤,活出自我风采,成了当下富有阶层的时尚标签。这些财富“新贵”们,迈过物质的羁绊,开始向精神的海洋俯冲,他们渴望一种超脱的幸福体验,以一种精神的丰富而区别于他人。

学者熊培云也发现,现在越来越多有成就的生意人,开始参与公益事业。“四十岁之前安顿自己的身体,四十岁之后安顿自己的灵魂。前半生与后半生,或早或晚,人总是要找回那个美好的自己。”

爱的能力、梦的品质、担当的意识

作为中国精英阶层的专属杂志,本刊向来关注物质之上的精神安顿。我们以“爱的能力、梦的品质、担当的意识”为精英精神的核心元素。精英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焦虑于精英的精神生活,正是基于对这个国家深沉的爱与信心。

只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人,才可能超越炫富与仇富的对立,找到社会阶层的和谐发展之径。我们联合中山大学发起的“2011中国富有阶层精神生活调查”,旨在寻求中国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富有阶层的真实精神图谱。

本期我们专题采访到这些一群卓尔不群的人―他们不再视事业为唯一生命,不会将家庭和健康抛诸脑后,他们注重个人兴趣,追求心灵的自由。他们认为自己和家人应该拥有健全而丰盛的人生,而不是在劳苦中把自己的生命榨干。他们是物质与精神全面富有的阶层。他们以丰富的精神生活来超越物质带来的诸多伤害。

他们囊括了目前富有阶层普遍缺少的四类精神生活:戴志康的天下情怀,关怀家国;张向东探路心灵,单车走四方; 陈利浩炫动公益,“秀”得无私无畏;李斌修身有德,武中求美。

他们精神生活的原则,是让心灵自由,而不是被工作和物质奴役。他们随时能倾听内心的召唤,他们是智商、情商、财商突出的英雄,更是“灵商”出色的精神贵族。

《论语•述而》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致是说,一个人应该立志于修为世间的“大道”,对于用以谋生的技能或工作要能够跳离出来,反观自己,然后游刃有余。“大道”的人生,是逍遥的,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中国式的心灵慰藉。此言,不只是说给富有阶层,人人当学会“逃离”,学会“反观”。

是的,唯有丰满的精神生活,会让一个人即便走了很远,亦会清楚地记得来时的路,离开了尚记得归来。

上一篇:用镜头,让人类关注人与自然 下一篇:先富起来的你们,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