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东西塔建筑艺术分析

时间:2022-05-25 05:49:58

泉州东西塔建筑艺术分析

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都是平面八角套筒结构仿木五层楼阁攒顶式建筑,造型规制和建筑结构方面,还不曾有什么石塔能超越过它,特别是它的仿木结构和营造技术,展示了高度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艺术成就。通过多日的测绘制图后,对石塔的结构与造型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我分别从两个方面分析:结构艺术和造型艺术。

一、结构艺术

1.平面八角

(1)抗震性能良好:边缘线曲折柔婉,每一边的立面对地基的压力比较平均,抗震性能良好。

(2)抗侧移强度、稳定性强:塔身八个壁面正对着八个方位,按照结构选型原理,每个立面的两边又形成两个斜侧面,能够削弱来自任何一个方向风力的作用,提高抗侧移能力,从而使塔的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都有所增强。总结:泉州东西塔取平面八角造型,不仅使呆板笨重的石头组成形体柔和的塔身,而且在坚固牢靠。

2.塔身造型

(1)须弥座

东塔:高1m,每边长7.5m,周长60m。在其东西南北四边正中位置,各设五级踏道一座。西塔:高1.2m,每边长7.6m,周长60.8m。在其东西南北四边正中位置,各设七级踏道一座。总结:按照平面八角形制建成的泉州东西塔五层塔身,立在平面八角形的须弥座上。

(2)丁顺砌体

测绘时,我们可通过塔入口铁门处粗略测出塔壁约2米厚。经查证资料,原来这是由于采用“一顺多丁”的砌筑法,它能从上下纵横四个方面加强塔身整体牢固性,最大程度地减低砌体剪应力的破坏。

(3)高度

经查证资料,东塔总高48.27米,西塔总高45米。而我们测的东塔第一层周长约46.4米,而西塔第一层周长约44.48米,都近似等于塔身的高度。从理论来说,圆形物体只有它的周长等于高度时才是最美观和谐的。东西塔采取这样的塔身高度比例标准,展示的是一种和谐的美。

(4)楼层

从建筑角度看,东西塔分隔五层与远眺有关。如果层级分隔太多,它的各层高度必定相对降低,从远处或在塔前看去,塔层就显得矮扁压抑。

(5)塔身收分

东西塔采取逐层首份的做法来增加塔身轮廓线条的变化,适当的比例收分,造成一种协调匀称的塔型,而且大大地加强了塔身重心的稳定性。

(6)门龛错位

东西塔每一层都按八角八面与上下相邻层面采取相间错位的方法开设四门四龛,即上一层与下一层的门和龛顺垂直线作交换排列。由于是花岗岩石塔,自重较大,采用门龛错位排列方法更有利于调节砌体的压重。每遇大风,不管是来自哪个方向,塔身各层各面都有门道相通,可以引风,减少塔身自身阻力。

3.塔心柱

实地考察到在塔室中心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起一个平面八角形的塔心柱,塔心柱和塔室内壁之间架起大石梁,一头插入塔心柱的转角部位,一头插入塔壁凹角部位,在大石梁两端紧靠塔心柱和塔壁下面,又有出二挑的斗拱承托,用于缩短大石梁的跨度,提高抗剪能力。

4.楼板架设

由于东西塔各有四层10cm厚的长条石楼板,容易脆断,因此在架设时采用了梁涩并用的方法。这样,每一层的楼板就有个三个支架点,大大保证了楼板的荷载能力。

5.塔顶收尖

泉州东西塔的八角攒尖顶盖有自己的特色,依靠塔心柱直通到顶,把塔盖的尖顶定位在塔心柱的顶端。这样的塔盖穹顶,结构简单朴实。

6.塔刹

塔刹除了表相高出的作用外,也是塔顶结构攒尖收尾的构成部分。从建筑上说,无论是四角、六角、八角或圆锥形的塔,到了最高一层,所有的椽子、望板、瓦陇,都要顺着塔顶的坡度向上聚拢,集结在一个中心点上,而刹就是这个中心点的盖子,起着遮防雨的作用。我们通过观察立面可以发现,东西二塔塔刹都占塔身实际高度的1/3。八条很粗的铁链一头系在塔刹顶部,一头系在塔盖的八个檐角上,从八个方向增强互相对等的拉力,既保证了塔刹的稳定性也改变了塔刹瘦细造型,使塔顶有一种丰满之感。

7.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采用花岗岩,抗压强度大,坚固耐冻,耐风化、耐腐蚀等性能。

二、造型艺术

谈到东西塔的造型艺术,最精彩的莫过于是花岗岩仿木斗拱结构。技艺高超的泉州石工匠师,把刚硬的花岗岩石块雕凿成立柱、栌斗、跳头、楣枋、飞昂、飞檐、雀替等构件。

1.三段式接柱

泉州东西塔在每一层的每一个转角位置上,都立了一根粗圆的大立柱,仔细观察,我们看到从第二层开始至第四层,所有大立柱并不是一根,而是用三段短石柱,叠接而成的,下面一段较长,而上面两段较短。根据考古理论,古建筑采取接柱手法,具有减轻地震破坏的作用,这应该是古代仿木石构建筑的一项科学成就。

2.斗拱

东塔:东塔的所有立柱的柱头上都设置四面内凹的方形栌斗,栌斗上出跳华拱(双抄)承撩塔檐的翘角。檐角下有一支角昂向上支托,下面又出一昂。所有柱头上斗拱和补间斗拱都较肥大,而且所有柱头栌斗、阑额坐斗和斗拱跳头上的交互接合处,都可出一个耍头。西塔:西塔的形制与东塔基本相同,但略有不同。比如西塔的立柱比东塔粗壮,还有东塔柱头上安置一个栌斗,斗上出二跳斗拱承托檐角,而西塔柱头除了栌斗上出了二跳外,又把阑额铺作左右两端的斗拱移至到柱头的栌斗上,各出铺作一缝,有加强转角建筑刚度的作用。另外,西塔斗拱交互斗接处没有耍头。西塔每面补间泥道拱上隐刻柱头枋一条,没有罗汉枋。

3.檐部

东西塔塔檐作翬飞式,从塔身每层补间之上约25%坡斜向外挑出2米左右,檐口从中部向左右作凹弧形展张,檐角高跷。

三、结语

这两座石塔对峙屹立,堪称石塔之冠,显示了那个时代建筑水平。生动的雕刻和斑斓的图案绘画,使得建筑结构和艺术造型相互渗融。特别是表现花岗岩仿木斗拱结构上,以及塔上众多的佛教浮雕造像,所组成的艺术浑体应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又一瑰宝。泉州东西塔集仿木结构、楼阁形塔身和套筒式塔室为一体,铰接紧密,处理独到,在手法上表现得舒展大方,自然和谐,从各个方面把塔身组成一个结构严谨、整体规则的几何形建筑体。

作者:孙聪 单位:AEDAS

上一篇:建筑艺术设计中文化习俗的影响 下一篇:望京楼建筑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