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全程性教学法浅析

时间:2022-05-25 05:46:18

物理课堂全程性教学法浅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实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全程性教学法就是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全程性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支持每一阶段的学习。

1 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要求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理清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记忆周期的最有效时间为缩短记忆周期,即时记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刚刚学习新知识的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新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堂记忆的运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轻松。

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会做得更好。每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2 全程性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可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

2.1 自学探究。每上一节课,教师要事先拟好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2 重点讲解。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2.3 整理吸收。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的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2.4 练习巩固。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以上对“全程性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和课堂教学设计作了较全面的介绍,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一篇:构建开放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堂 下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