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时间:2022-05-24 10:39:28

把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有一天,希腊着名学者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放了大半盆热水,他脱了衣服,刚一坐下,忽然觉得身子似乎在水中浮动着,这时热水也从盆里溢了出来.他想是不是水放太多了,于是站起来,盆里的水有落了下去,他觉得奇怪,又站起来,盆里的水又落了下去,他觉得奇怪,又坐了下去,水又从盆里溢出来,就这么反复几次,同样都是一起一落.突然,他眼睛一亮,欣喜若狂,连衣服都没穿上,光着身子冲到大街上,大声嚷着:“我懂啦!我懂啦!”街上人无不哗然,这老头跑道大街上嚷嚷什么?莫非发了疯不成?他们那里知道,他是从洗澡中发现了浮力定理而欣喜若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阿基米德平时喜欢带着问题思考,留心观察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浮力定理.许多科学家的成长历程证明,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离不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发现问题离不开实践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践,创设问题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解答问题,把问题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点.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把设计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最好素材.教师通过问题来展开教学,把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保证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教学问题过程中掌握历史基本知识.例如,就《法兰西第一帝国》一节课,设计了五个问题:①拿破仑是怎样崛起的?②拿破仑为什么能成为资产阶级最理想的佩剑人?③拿破仑对内实行哪几项主要政策?④如何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⑤怎样评价拿破仑?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通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切磋.讨论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培养.

其次,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常常是思维的起点.在历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提不出问题或者说不能发现问题.因此,第一,教师要在引导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大家普遍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乃至认为绝对不存在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例如,近代中国总是被列强欺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既然“落后就要挨打”,那么,解放战争中,装备落后的人民军队却能打败了装备先进的军对,这就出现了问题,什么是落后?通过引导分析研究学生发现:所谓“落后”不仅指经济军事的落后,而且指思想和制度的落后.

第三,教师要在比较异同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比较异同时要注意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例如,同是维新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中国的却遭到失败.这是为什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时代背景.国情现状.变法措施等诸方面比较,以期求得它们的不同点.又如,双目失明着写千古之作《春秋》的左丘明,尝遍百草完成医药巨着的李时珍.反复试验终于发明电灯的爱迪生.苦心钻研最终发现化学元素“镭”的居里夫人等,他们有的是史学家,有的是医学家.有的是科学家;他们有的是中国人,有的是外国人,但是这些或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或不同身份的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的伟大历史人物,却能告诉我们一个共同问题: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无论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都能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第四,教师要在可能事物中让学生发现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其出现和产生往往有征兆后迹象.教师应该启发诱导学生尽力发现历史事件中的可能性因素.要学会在看似不可能的现象中发现可能,而决不能不假思索地断言为“不可能

.例如,抗日战争开始后,面对日本军队的强大攻势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一部分人对抗战丧失信心,悲观失望,“亡国论”一度弥漫,人们的抗日斗志一度受到影响.抗日战争有没有可能受到胜利?中国一定会亡国吗?全面考察了中日两国的情况,从中国不可能取胜这个表象中发现中国取胜的可能性,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指出中国这个弱国要战胜日本这个强国,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从而写出了《论持久战》这一伟大篇章.又如,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台湾有没有可能实现与大陆的统一?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信息,综合考察国际国内的情况,研究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的可能性,写出有根有据的小论文.

总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问题作为重点,要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服务标兵申报材料 下一篇:财务报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