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度投资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24 09:00:50

企业过度投资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摘 要】投资过度会使企业面临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多种风险,甚至濒临破产。为使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资本运行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了解上市公司不合理投资导致的一系列风险行为,建议从企业建立内部投资战略风险控制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及各级政府健全法律制度等角度防止投资过热,实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过度投资;风险;对策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年已经爆发了严重的过度投资,给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许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规模,为满足资金需求,部分企业实行“混业经营”,以“巧妙腾挪”的方式在全国地毯式融资,最后因无法支付过量的本金和过高的融资成本而崩盘。过度投资同时也削弱了经济增长,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期,因受投资过度、实际利率飙高、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堪重负。企业能否进行高效率投资决策直接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上市公司实际行为,对其不合理投资方式探讨结构调整对企业风险投资的实际作用,为其进行科学整改、完善风投方案、调整结构等提供指导。

一、面临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资以超过GDP的速度增长,过度投资,通货膨胀,可能会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国内企业在过去的5年已经爆发了严重的过度投资,地产企业过度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对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面:

(一)过度投资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企业过度投资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加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

1、市场总体风险

市场总体风险指的是由宏观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包括:市场总的供需平衡状况、宏观经济走势、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宏观经济环境变动。企业生存于这种大环境之中,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而面临生存危机或市场机遇。

2、生产活动的风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赢利,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生产活动风险。因企业技术条件、管理才能、市场竞争环境等各项因素,从产品设计,到原料采购、产品投产、包装出售,一直到售后维护的一系列过程中,都存在着致使商品无法按照预期标准出售的风险。这种风险任何生产者都无法完全避免。

3、市场销售的风险

商品买卖在时间上的分离是市场经济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而商品销售的成功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的关键。买卖期间,市场价格波动、潜在竞争者的营销手段、消费者认知变化等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成为市场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4、市场价格风险

过度投资将使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过于求,根据价格波动的原理,供过于求就会引起商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变薄,投资风险增加。因此,价格风险也同样不可避免。

(二)过度投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投资大部分也属于过度投资。对国有企业来说,国家拥有的是相对控股权,实际控股权掌握在相关联企业手中。一些关联企业为了私人利益不惜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假借国有企业的名义实行私人持股,从中牟取利润。这一方面损害了国有资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因此,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会加大企业经营风险。

1、债务沉重,融资能力不足

中小企业的债务形成有很多原因,如经营不善,决策失误,市场经营等,加重了企业债务,导致企业不能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因为经济效益低下,也缺少其它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随着规模扩大,业务增加,许多企业已经濒临破产。

2、风险防范意识差,缺乏行业规避机制

对于风险很高的行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严重损失,致使企业遭受严重资金损失。中小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还没有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更没有将防范风险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如果一味追求投资规模,而忽视风险防范,很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后果,引致较高的经营风险。

3、项目本身的风险

有的建设项目规模较小,施工成本较大,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部分企业产品不畅销或没有竞争力,却盲目立项;垫资风险(一般为带资施工、形象节点付款、低比例形象进度付款和工程竣工后付款等)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下被大幅放大;有的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如果还一味增大投资扩大规模,会导致企业负债过重,经营管理带来困难。

(三)过度投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银行通过持续放贷给企业进行风投行为提供发展空间,而市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使得企业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在长期内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银行面临资金回笼困境,企业信誉受挫,在长期内不利于平稳运行。具体表现在:

1、企业脱离实际进行风投。当上述情形发生时,企业资金链短缺,在长期内规模递增效应无限扩大。过度投资在企业经营不善、利润下滑时,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无法归还到期债务。

2、会计成本中应收账款呈上升态势,企业预期效应拉长。应收账款对企业在商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财务成本的递增造成重大影响。当规模报酬递增时,企业会使用大量现金,使得应收账款的边际成本递增。因此,当企业应收账款递增或时期无限拉长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净现值进行观察分析。

3、企业销售利润下滑。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增加销售额,获得高额利润而服务。在销售额停止增长或者有下降趋势时,企业往往通过调整价格或者加大投资来应对。事实上,销售额下降可能是企业竞争加大,市场替代品数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盲目加大投资,商品销售额不但无法恢复,甚至可能持续下降。

4、存货积压。企业投资过度,在供过于求时,造成产品滞销存货积压,导致本期营运能力下降,进而需要不断借贷维持正常运营;同时,企业产品长期堆积可能会有货物贬值、变质、毁损等风险,进而会导致企业费用支出增加。

二、抑制过度投资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投资的战略风险控制系统

企业应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合理调控资金流的配置,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等,并将其纳入企业投资基本原则和战略意图。企业各项投资活动必须遵循的此原则,并且慎重把握市场行情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清楚认识自身发展前景,对市场行情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市场细分。

(二)完善风险机制

企业应合理规划自身投资机制,调控风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评估体系、管理体系与监控体系。实行责任明确、分权与放权、专业指导等思想进行一系列规划改革。

由于两权分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为谋求自身利益,而脱离企业实际,盲目进行投资,最终导致企业负债过重而面临破产。目前,在国内,由于企业债务融资软约束而产生过度投资行为比较严重。故我国政府应对国有商行实行市场化改革,开放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扩大金融发展竞争空间,使商行能以股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这样,既能合理布局金融机构放贷业务,又有益于融资渠道遏制我国进行盲目投资行为。

根据内外部数据,通过高质量详细的分析,不断提高企业各级风险预警能力。加强部门管理,明确部门任务,完善公司治理。

(三)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防止经济投资过热

为了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央行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适度从紧,但要防止急刹车,避免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各级政府应严格遵照国家规定政策,加强投资管理、用地管理、信贷管理、环境评审、质量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审批,严格市场准入,对于相关人员应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肖雅文.非效率投资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3(2):132-134.

[2]王振.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61-62.

[3]李丰团.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J].当代经济,2013(1):88-95.

[4]李延喜,陈克兢,刘伶,张敏.外部治理环境、行业管制与过度投资[J].管理科学,2013(2):14-21.

[5]孔东民,冯曦.股利政策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投资研究,2012(6):29-43.

[6]余欣伟.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商业时代,2012(8):82-83.

作者简介:童建元,女,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上一篇:上海铝期货套期保值比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所得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