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5-24 05:25:10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公路施工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创新和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工程中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抗冻性、承压性以及整体性等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公路路面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从而使公路建设更好的服务社会。因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有效减少了公路病害的产生,提高了行车的安全系数。因此,本文将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此为促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优缺点

1、优点

(1)较高的初始强度,有较快的凝结速度产生,通常在5~7d内强度既能达到2.0MPa。

(2)较强的结板后稳定性。在结构层中有一定的通透性存在,结板后水分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有一定限度存在。

(3)可结合实际强度的需要,对构成配比进行调整,将最终的强度得到确定。

(4)机械施工有现代化的特点,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能够使质量得到保障。

2、缺点

(1)结板后容易有干缩裂缝产生。

(2)在高强度压力下,结板后会与表面材料产生磨耗和剥离的现象。

(3)存在有限的施工时间,即所有的施工步骤都应在材料凝结前完成,具有紧凑的施工进程要求。

二、施工前的准备

1、技术的准备

首先应大范围对底基层实施清扫,仔细清理底基层的额积水和杂物,避免出现翻浆等问题,以此保障底基层的压实程度和底基层表面的平稳程度。对于改建工程而言,还应与设计要求相结合,对路面边缘的高度得到保障,若有高度不足的现象出现时,应与原来的底基层厚度相结合,实施继续挖掘,并运用混凝土加强整体强度。对于新建工程而言,除了应对道路的养护期进行保障以外,还应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施工。

当底基层完成清理之后,应设置道路的中线、边线和标准高度,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培植路肩,原则上,施工标准高度应控制在每10m一个,当路段存在道路变化时,应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对标准高度控制实施适当加密布置。路肩高度应适当超出施工设计高度,同时禁止有碾压路边线的情况产生,这样才能保障路边的压实程度,同时避免有浪费问题形成。

2、原材料的准备

在对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进行施工时,对于工程的顺利开展而言,原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施工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在采购原材料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施采购,在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施工时,运用较多的材料主要包括:碎石、水泥和煤灰等。应格外注意原材料的挑选。控制水泥的凝固时间,使其达到3~6h范围内即可,通常应对硅酸盐水泥进行运用。应运用小块而坚硬的碎石,一般不能达到3cm以上,压碎值不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运用颗粒状未结块的粉煤灰作为原材料。施工人员在采购原材料时应结合施工要求,并在施工位置对至少两天的使用量进行准备。妥善保存施工原材料,实施分类存放的方式,同时对足够的时间进行预留,便于后续原材料的补充。

3、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

在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压路机、厂拌设备、运输车和装载车等。在施工之前,需对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精确计量进行保障。对于设备的吨位而言,应满足工程的实际要求。完成机械设备的配置之后,应使其施工到位得到保障,并不能与其他工程的使用同时进行。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要点

1、原材料的控制

(1)水泥的选用

作为唯一的稳定剂,水泥的作用极为重要。应对较低强度等级的水泥进行使用,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矿渣水泥。禁止对早强水泥、受潮变质水泥以及快凝水泥进行使用。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存在抗稳缩、抗干缩和经济性等因素,运用实际试验操作,当水泥含量控制在5%~6%范围内时,具有最为适宜的抗稳和抗干缩性能。水泥剂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层位和颗粒粗细。

(2)设计混合料的配合比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对以下三点内容进行控制:在设计强度满足的基础上,对水泥用量进行限制。在对含泥量减少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的用量。与施工郭程程气候条件相结合,控制含水量的大小,促使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收缩性得到减少。

(3)碎石

通常情况下,碎石作为水泥稳定的基层,要求采用的粗骨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存在,压碎值应保持在30%以下,坚固性不能超过20%。最大的碎石粒径应为31.5mm,与碎石料场的生产规格相结合,对集中不同规格的石料进行选用,通过掺配构成混合料,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

在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拌和时,应对配料做到精确,运用均匀拌和的方法,使拌和的时间满足最大粒径和级配的要求,在进行真实拌和施工前,应开展试拌操作,通过调整拌和设备,使高温季节,混合料运入摊铺现场实施碾压操作时,含水量始终保持在超过最佳值,通常需要有1%~2%的增加。

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摊铺

(1)自卸车在喂料时,禁止对摊铺机产生撞击。在摊铺时,当路幅宽度超出一台摊铺机时,要求两台摊铺机应一前一后进行,使其有5~10m距离存在,保持同步梯队向前摊铺。摊铺机的摊铺能力应符合拌和机能力,使混合料的连续摊铺得到保障。

(2)应连续、均匀不断地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摊铺。在摊铺的过程中,禁止随意变换速度或出现中途停顿。

(3)禁止有空仓收斗产生,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应避免有每车料收斗一次的做法产生,仅当料斗内沾附较多混合料时方需收斗。收斗工作的开展应在运料车离去、料斗内尚未较多混合料时开展,收斗时应李旭连接满载的运料车向摊铺机内喂料。

(4)结合试验的松铺系数确定摊铺厚度,禁止有较厚摊铺产生。

(5)禁止雨天摊铺施工,应运用覆盖的方式对已经摊铺碾压而未终凝的混合料实施保护,避免在高温和大风天气下开展摊铺施工。废弃雨淋和超过水泥稳定初凝时间的混合料。

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碾压

(1)当混合料完成摊铺机碾压成型后即可实施碾压操作,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应采用“先轻后重、由低向高、先慢后快”的原则,对碾压程度、接缝、碾压时间以及桥头处理等几个环节实施严格控制。

(2)在碾压的过程中,应采用“由外向内,由低向高,且有1/2轮宽重叠”的原则实施碾压,直到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密度即可,且不出现明显轮迹即可。

(3)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应和摊铺速度保持在平衡状态,并基本趋于稳定,压路机两端折回位置应处于阶梯形,并随着摊铺的发展逐渐推进,使折回处保持在相同断面上。

(4)碾压施工中,经常会对混合料的含水量和密实度实施检查,碾压成型的稳定碎石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若有快速的水分蒸发,则需要及时对少量的水进行补洒,禁止补洒的水量过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技术通过采取集中厂拌、机械摊铺的方法,不仅方便施工,而且确保了施工进度。同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工艺,控制水泥的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加强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各项指标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确保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贺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J]. 交通标准化,2013,16:120-122.

[2]李仁增.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13,18:45-47.

上一篇:跳仓法在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