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拒食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时间:2022-05-24 05:00:16

脑卒中后拒食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摘要】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脑卒中患者在脑卒中各阶段,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拒食、厌食。主要表现为主动少食、拒绝正常食物、偶有绝食等,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鉴于此,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拒食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饮食;功能训练;心理

1前言

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拒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因禁食或进食方法不当,容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对患者进行早期的饮食指导,可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脑卒中后拒食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2.1进食食物的选择:

通常给脑卒中病人进食的程序依次为:磨烂食物加糊,剁碎食物加浓液,最后是正常食物与稀液。因为磨烂食物最易吞咽,正常食物最难。糊最不易吸入气管,稀液最易。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应以半流质为主,食物的种类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选择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食道时容易变形且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给合理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饪和精心制作,使食物色香味俱全,同时注意保留纤维素,每次摄食入口量约5ml,固体食物应切成小块,餐具选择薄而小的长柄勺为宜,脑卒中急性期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因此应避免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

2.2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

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无呕吐物及排泄物,无便器和治疗车等。让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下进食,并且精力集中,进餐时不要和人谈话,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吞咽。对于刚清醒患者,其味觉和吞咽反射都很迟钝,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适当刺激,使其在觉醒的状态下进食。工作人员或家属在喂饭前应洗净双手,喂食勿过快,每次将食物放在舌面上要用汤勺压一下,促进舌的运动,等待患者吞咽完毕,再喂食下一口。一些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调拌好的食物直接放在舌根附近,以利于食物的下咽。

2.3饮食方法指导

①口头饮食指导,在接到病房饮食通知单后,查阅病例、了解病情,即到床头与病人进行沟通,并进行饮食指导。②书面饮食指导。在接到病房饮食通知单后,查阅病例、然后到病房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饮食习惯、饮食嗜好、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及当时对本病认知度等,收集完整资料后,进行综合分析,写出完整书面饮食指导。一般在24 h内发给病人、交给病人保管,并逐条解释,每星期跟踪1次或2次。根据病情各个阶段随时调整饮食结构,系统地、全面地、动态地指导。饮食指导内容包括目的、发病病因(特别指出由于饮食不当)、发病机制、饮食宜忌、注意事项等。

2.4进食准确

患者进食的要舒适,脑卒中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低下,若采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宜使腹腔内脏器上移,对胃造成挤压。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因人而异,予以调整。通常采取的是,30°仰卧、颈前倾的姿势。这种可以通过食物的重力作用利于下咽。但是对于咽期障碍严重的患者则易采取坐位下进食,具体为坐位,头稍前倾45°,或将头部转向偏瘫侧80°,使患侧通道阻塞,健侧咽部变大便于食物从健侧进入食管,以防误咽。

2.5加强吞咽功能训练

(1)舌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把舌伸出口腔做水平前伸、后缩及左右方向运动。若患者不能自主运动,护士可用无菌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向各个方向被动运动,也可以用压舌板压住舌体,使之做抵抗运动。(2)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用冰冻棉棒轻轻擦试软腮、腮弓、舌根等部位,刺激5一8次,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3)做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对预防误吸有积极的作用。以上训练每日2次,每次15一20min。(4)喉抬高训练。让患者把手指置于指导者甲状软骨的上缘,在指导患者吞咽时,感觉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面对镜子,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当患者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后,指导患者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不断练习,直到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

2.6积极进行心理指导

心理康复比躯体康复更重要,由于卒中后吞咽障碍者多数同时存在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表达能力差,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厌世绝望,甚至拒食。因此,护理人员要记住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判断其不同的饮食要求。同时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情绪变化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支持和关怀,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建立生存勇气,增强信心,积极主动配合饮食护理。在患者进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增强其安全感。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少或消除孤独感。

3结语

总之,卒中病房护士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宣传员的作用,使高血压病人能够尽早的接受有关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帮助脑卒中患者配偶和/或子女尽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适量睡眠、坚持锻炼身体和宽松、愉快、乐观心理状态的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全面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耿立琼,梁苹,等.预防脑卒中病人误吸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2]陈蝉,覃楚群,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7,19

上一篇:针灸推拿与康复理疗护理结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藏药药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