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食品安全热点提案

时间:2022-05-24 06:43:42

聚焦两会食品安全热点提案

不久前,2012年两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据网络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人大代表们也献言献策,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各种提案,包括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惩罚力度、规范食品卫生认证、加快标准的制定和更新等方面内容,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共鸣,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话题。

本期《特别报道》以两会为主题,整理了一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热点提案,并邀请了东方艾格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老师,英国University of Surrey食品管理学博士、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成黎老师做客,各抒己见,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发展的新思路。

提案概览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建设长效保障机制的几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宗庆后)

1.加强食品源头的安全控制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食品安全法》实施近3年,我国在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生产及市场监管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食品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等源头方面的监管仍属薄弱环节。一方面要严格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避免污染转移至食品原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控制各类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的能力建设和监管控制,如加强对食用初级农产品种植过程的农药残留控制能力建设;加强对畜、禽、渔等养殖过程兽药残留及其他违规添加控制能力的建设;加强非食用的化工产品流入到食品链的控制能力建设等。

2.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当前仍存在现行标准法规与食品安全标准或《食品安全法》要求相冲突的现象,导致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无所适从。为此,建议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进程,并在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订、修改过程中,力求与国际接轨,标准中除需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管理的需要设定各项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外,应同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科学地规定好各类指标的检验规则要求。

3.规范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提升企业自身保障能力

目前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对于企业产品食品安全的管理还是只认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造成具备检验资质的企业仍旧不得不多次委托第三方进行产品检验,导致企业送检费用增加,但对于食品安全保障并未有实质性改善。建议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的过程监督和控制,明确企业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的行为规范,将第三方检测结果与企业自行检测能力水平的验证与提升密切挂钩,不断提升企业食品安全自我保障的能力。另外,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财政支持和经费投入,特别是对于现场监督、产品抽查等行政管理费用。

4.政府应加强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链条,其功能是让公众了解风险管理如何进行,从而避免公众恐慌。建议从国家层面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研究,强化基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同时要将研究的结果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政府应将对风险交流的管理纳入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建立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使风险交流能向全社会公开透明,从而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安全、正确评价食品安全风险,将食品安全防线前移至消费者理性的选择中。

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汉元)

1.鼓励和培育核心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国内较大比例的食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的现状,给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国家及主管部门亟需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一批食品加工、生产领域的重点、核心、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此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强化生产管理,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和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

2.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公众品牌消费意识

面对食品,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还较为滞后,也不在乎有无品牌标识或者是否全程可追溯,更关注的反而是价格的高低。所以,如何进一步引导、强化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消费理念,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媒体舆论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须强化品牌意识,以强大的品牌信誉和品质承诺,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不同角度共同提升和促进食品安全。

3.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环节多、边界不清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出多门、权责不分、衔接不畅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整体部署和统筹下,各监管主体分解、落实监管责任,统一协调各管理流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将分段监管向协调、统一、集中监管转变,同时通过必要的立法对个别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度,促使监管体系保持良好有效的运行状态。

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食品信息可追溯体系作为防范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加大建设力度势在必行。而我国食品信息可追溯体系的构建仍处在试点推进阶段。建议:一是健全食品信息标识,规范管理。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标准,细化标识管理,更统一、更清楚,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严惩食品标签说明中虚假和夸大成分行为,依法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等;二是整合食品认证,严格标准。改多头认证为统一认证,把多头认证、多头管理变成统一管理,使分散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认证的权威性。三是统一与完善相关管理法规和追溯标准,严格责任追溯制。抓紧相关追溯标准制定,多方面支持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使食品生产、物流、消费、监管等方面无缝衔接,消费者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保障自身利益的信息。四是鼓励和帮助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供应链。

建议“打建并举”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 郭跃进)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不足,需要调整,建议实行打建并举。在全国范围内,以市县行政辖区为单位,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责任主体,选择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种,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实行定向周期性地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权威规范便于群众知晓的形式,使之成为放心消费的信息发送工程。同时,应尽快建立食品经营者诚信评价与公示的“红榜”制度,支持诚信食品经营者占领扩大市场。政府既要严厉惩处问题食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还需要支持诚信的安全食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让其能扩大市场,使其不愿贪图小利。

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加大各级领导责任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

2011年5月,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湖南官方也在今年1月宣布,将对该省14个市州进行2011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湖南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要加大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进一步加强执法检查。

食品安全“清源头” 首先要依靠企业的创新自律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陈小恩)

除了政府的有效监管,要破解食品安全难题,抓住源头管理,加强食品行业的自律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浙江正鸿堂食品有限公司在媒体上打出招聘广告,公开向社会招聘1000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开展对正鸿堂产品的“有奖监督”的事例为例,说明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个系统的工程,要多管齐下,除了政府创新、理顺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力度,应倡导更多的食品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自律,不生产问题食品。

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苏酒集团党委书记 赵凤琦)

食品安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要加大惩处力度,从重处罚食品造假者;二是要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准和全社会的诚信度,要对生命敬仰,对法律敬畏。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因此一定要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和全社会的诚信度。“首先所有人要不造假,其次所有人要不卖假,这样广大消费者才不会买到假的东西”,强调所有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的安全关,不断提升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确保产品安全、合格。

抓好食品安全要大建家庭农场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陈瑞爱)

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扶植家庭农场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家庭农场不仅原材料要确保绝对安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的资料、物料都要安全。这种保障体系并非一家一户就能做到,需要有相应的规模和投入,而且生产者不是追求短期眼前的利益,而是立足于培育市场的认知度。建议政府从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齐抓共管,而不仅仅是监管环节。市一级、县一级政府是食品供应主要的来源地,建议政府要在这两级建立检测平台,增加检测的经费和人力,同时健全检测信息的机制,做到监管有力。

政府高价收粮平价售粮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和实施了多项惠农政策,如粮食最低保护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对促进粮食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力度不够大。而且现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是按田亩为单位计算的,高产田与低产田没有差别,很不合理。因此国家要对粮价政策做出根本性改革。建议政府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这样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价格的平稳,又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

食品安全犯罪当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立勇)

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监督管理、进出口等多领域环节,根据《食品安全法》适当增加有关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与罪状;适当增加过失的食品安全犯罪;适当提高某些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定刑,特别要消除刑罚低于行政处罚的现象;将《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5个罪名纳入《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体系,并提高此类犯罪的惩治力度,从刑事立法上旗帜鲜明地表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犯罪的重视。

嘉宾座谈

需要加强贯穿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管理

(英国University of Surrey食品管理学博士、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 成黎)

近年来,随着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爆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都非常重视,立法并出台了多种措施控制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也在努力加强研究和管控力度以减少负面影响。

目前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管理工作在我国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于从“农田到餐桌”这一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因此对食品安全质量的控制必将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对每一个有可能产生风险的部分都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控制措施。个人认为要严格控制并改善食品质量就需要做到: 加强源头(例如种、养殖)环境的管理;严格规范源头(种、养殖)管理; 在加工、贮运、销售过程中引入严格的安全控制管理与检测体系;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政府、教育机构、媒体及相关机构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体系。

保食品安全需要与时俱进,管理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

(东方艾格分析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

食衣食住行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甚至任何人都必须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为明显,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问题。要实现真正的食品安全更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

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生产和经营,不仅仅应作为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而是要看作一个伴随时代进步和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良心买卖。这是食品安全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这样食品安全问题才会消失在萌芽状态。

此外,从监管方面来说,一方面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把关,一旦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中,应该让生产和经营问题食品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严惩,加大他们的违法成本,甚至强制其永远退出食品生产经营的行列。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其监管能力,及时提高监管的标准,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最终守护人,他们的积极参与才是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和提高的最终驱动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的消费者要对食品安全保持戒备心理,对于问题食品与事件及时曝光和举报,对食品安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运动,量要足! 下一篇:具有普适性和精典性的《新闻传播学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