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思想与艺术剖析

时间:2022-05-24 05:20:27

范进中举思想与艺术剖析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力,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文学名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产生在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日益严酷,八股取士制度对社会毒害越来越深的时代。它的作者是吴敬梓(1701―1754),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家境开始衰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却屡试不第,致使他看透了仕途的黑暗,功名之念日渐淡薄。三十三岁以后移居南京,靠卖文为生,晚年生活困顿潦倒。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社会上的炎凉世态,官僚政客的丑恶嘴脸,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使他对八股取士制度采取了断然否定的态度。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假托演述明代故事,实际上写的是清朝。全书五十五回。塑造了二百多个性格面貌各如其人的人物形象,刻画了科举制度毒害下各种类型读书人的精神面貌。无情地暴露了封建礼教凶残腐朽的本质。揭露并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与此同时,作者也对那些轻视功名利禄、具有真才实学的自食其力者,寄予同情。予以歌颂。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范进中举》是全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它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辛辣地嘲讽了恶浊不堪的社会风气,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黑暗。《儒林外史》在写《范进中举》之前,还有一段与范进有关的情节:一个与范进有过类似经历的周进。被科举考试折磨了二十多年。几乎弄得精神失常,最后靠了一群商人的资助,才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广东学道”。他在主持秀才考试的时候,看见一个老童生衣帽破烂,胡子花白,面黄肌瘦。此人就是考了二十多年秀才也没考上的范进。范进的这副穷酸相引起了周进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于是。周进同病相怜,动了恻隐之心,在尚未批阅其他考生试卷的时候,便把范进取了头名秀才。之后,已经五十四岁的范进又不顾一切地去考举人。接下来,就是《范进中举》中所叙述和描写的情节。

《范进中举》按其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范进地位的变化。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范进进学回家”到“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共两个自然段。这段写范进中了秀才以后,又到城里去考举人的情形,表现了范进的卑怯人格和功名欲望,描绘了他岳父胡屠户的刻薄嘴脸和势利灵魂。开头,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表面上是来给考了秀才的范进“贺喜”,实际上是来给他一顿劈头盖脸的嘲骂。范进虽然中了秀才,可是尚未进入仕途,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当然就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明清时代。知识分子只有考上举人才有做官的可能,因而,范进拼了二十多年命才争来的秀才,胡屠户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他虽名日“贺喜”,态度却一如往常,对范进还是那样傲慢无礼。左一个“穷鬼”,右一个“现世宝”,把范进骂得一筹莫展,手足无措,抬不起头来。胡屠户一方面把范进中了秀才归功于他Ij己积了“德”,另一方面又说,中举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家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而范进的样子是“不三不四”、“尖嘴猴腮”,所以要他“收了这个心”,休“想天鹅屁吃”。“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稍有一点自尊的人,都难以忍受这样的挖苦、嘲弄和侮辱;然而,年过半百的范进却毫不在意,对胡屠户的训斥“唯唯连声”,还“千恩万谢”地送他出门。为了能中举,他可以忍受一切。他朝思暮想的是,“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所以,尽管岳父不肯为他出盘缠,他还是瞒着胡屠户进城应考去了。

第二段,从“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到“邻居各自散了”,共七个自然段。这一段写范进中举以后由狂喜而发疯,后来又恢复常态的过程,刻画了范进衰弱愚妄的身心和贪慕富贵的丑态,嘲讽了胡屠户庸俗势利的市侩嘴脸。范进由城里考试回来,母亲已经“两眼都看不见了”。无奈,只好叫范进把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抱到集市去卖。恰在此时,报喜的到了,说范进中了举人。当邻居去集市上寻他。告诉他中了举人时,范进竟不敢相信,“只装不听见”。可见。由于屡试不第。范进早已饱受奚落,以致于真的中举,倒使他有些发呆,心情变得复杂起来。范进回到家,证实了中举的消息以后,由于长时期挫折和屡次名落孙山的打击而变得感情脆弱的范进,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冲击得变态了。惊喜之情难以遏制,终于失魂落魄而发了疯。他“一脚踹在塘里,挣起米,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一直跑到集市上去了。后来,还是胡屠户在众人的鼓动下斗胆上前,使出平日对范进的威风,“一个嘴巴打将去”,才使范进由疯狂而清醒。然而。打了“举人”的胡屠户。“那手早颤起来”。连巴掌也“也弯不过来”了。他的恐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人们对爬到人民头上的“举人”的态度。接着,胡屠户便裸地阿谀逢迎范进。往日被他骂得狗血喷头的范进。此刻又被他捧上了天。“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贺喜的礼物已经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而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了。同是一个胡屠户,竟能在一个极端的时间里说出如此截然不同的话,做出两种完全相反的事来!这既表现了一个前倨后恭的市侩的性格特征,又向人们揭示了科举制度是怎样扭曲、变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范进中举》的最后一段,从“范进迎了出去”到结尾。这一段写了中举后的范进社会地位及家庭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趋炎附势的社会风尚。在描写了众邻居和胡屠户的这种表演之后,作者着力写了平日与范进概无往来的张乡绅。范进中举前。连岳父也不肯周济他:而此刻,素不相识的张乡绅却主动送来了雪白的银子五十两,还要给他“三进三间”的空房子。范进不肯受时,张乡绅竟“急”了说:“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显然。张乡绅前来贺喜,不过是为了交结范进这位“新贵”,从而相互勾结,朋比为奸,鱼肉乡民。这一幕丑剧人木三分地剥开了科举制度的堂皇画皮,露出了残害人民的本质。小说的结尾,胡屠户对他女儿说的一段话,点明了人们对封建社会读书人热衷功名,决意仕进的全部“秘密”。

不难看出。范进闻报而疯,胡屠户前倨后恭,这在科举取士的封建时代是有典型意义的。在作者笔下。范进的生活际遇,是明清时代被功名愚弄的知识分子的典型。维护封建统治的科举制度,是笼络知识分子的钓饵和精神枷锁。因此,写范进中举后的发疯丑态也好。写胡屠户势利小人的市侩嘴脸也好,写张乡绅亲自登门来拉拢结贵也好,实际上都是在揭露社会道德的腐败,控诉科举制度戕害灵魂的罪恶,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一部具有较深思想性的艺术作品,只有具备与其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它的思想性才

会表现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收到预想的效果。《范进中举》是以讽刺和嘲笑的艺术风格而一贯到底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所谓“感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对这部作品的讽刺艺术的高度评价。《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是以夸张和白描为表现手段的。你看,一个仅能背诵几句八股文,对什么都莫名其妙,甚至连自己都信不过的人,居然能过“中举”。这对错勘贤愚,不分良莠的科举制度是多么辛辣的讥讽!中举后的范进竟会发疯,丑态百出之后,竟是靠了岳父的一记耳光恢复常态,而且依然不失为受人恭维的“举人老爷”,这对那些有幸科场里平步青云的士人是多么无情的嘲笑!作者写事状物,多用白描手法,使人物声态并作,跃然纸上。比如,写胡屠户的两次“贺喜”和后来接过范进银子时,动作与心理非常矛盾的虚伪形态:写张乡绅的曲意奉承和众邻居的恭维逢迎,都表现了作者善用白描的艺术才能。作者于字面上不加一字褒贬,讽刺的意味完全通过戏剧性冲突、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对话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含蓄而不浅露,意深而不晦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爱憎。

成功地运用对比,是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突出地表现在对胡屠户这个人物的艺术处理上。

范进中举以前,胡屠户在他面前一向以尊长和恩公自居。这位岳父觉得多年来范进在生活上拖累了自己,因而总是习惯于摆出一副施主的面孔,以“正经有脸面的人”自诩,把范进叫做“烂忠厚没用的人”,动辄训斥辱骂,不留一点面子。然而,范进中举的捷报一传来,胡屠户立即捐弃前嫌,换上了另一副面孔。在他看来,女婿地位的改变,也无疑会给他这个做丈人的带来尊荣和实惠。于是,他全然不以为难堪地丢掉了长辈的身分,甘心把自己置于低三下四的仆从地位上,极尽其恭维之能事。从前被他骂作“不三不四”、“尖嘴猴腮”的范进,忽而成了“贤婿”、“天上的星宿”!当众人要他出手给范进治病时,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惶惑为难了,因为“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虽然众人一再怂恿。他还得“连斟两碗酒”壮胆子才敢动手。作者就是这样以前后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嘴脸。无疑,这样写胡屠户的市侩品质,是有助于嘲讽、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并揭示人与人之间虚伪、薄情的冷酷关系的。

《范进中举》的语言,朴实、自然、生动、准确,富于个性和形象性。它的讽刺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往往得力于这样的语言。中举前的范进,当胡屠户教训他时,他只会唯唯连声,几乎是战战兢兢地说:“岳父见教的是”,这笔现了封建士人的迂腐、无能。当中举的报帖,已经升拄起来时,范进则是“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叙述相当简洁,写范进的动作富于层次:从“看”到“念”;继而“拍手”,说疯话,神魂颠倒,神志昏迷,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特别是范进的那句疯话:“噫!好了!我中了”寥寥几字,却是范进内心狂喜的突然进发。它标志着苦读寒窗、受人贱视的屈辱生活,就此告终: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老爷”生活。即将开始。貌似平常而含蓄深沉的人物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范进若梦若醒,如醉如痴,惊喜不定,不知所措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当昏厥的范进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之后,还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中的第七名”,活现了封建社会读书人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得失的嘴脸,把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逼真自然,恰到好处。

《范进中举》的细节描写也很出色。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心理,把人物的一举一动,作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艺术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范进中举以后,胡屠户拿钱来给他贺喜。可是范进反而从张乡绅送来的银子中拿出六两多给了胡屠户。此时,胡屠户自然是喜不胜言,受宠若惊。然而为了不失掉所谓“正经”人的面子,他却假意推辞起来。作者写道,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当范进让他收着时,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作者用“攥”、“舒”、“揣”等几个动词,把胡屠户见钱眼开而又虚伪做作的丑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地展示了出来。在《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里,如此成功的细节描写是不难找到的。

应当指出,作者虽然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并作了无情的揭露,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还不可能从本质上认识到封建制度是产生科举制度的基础,是产生剥削阶级意识的直接根源。所以,其批判还不能说是科学的,彻底的。对此,我们在欣赏这篇作品时应予注意。

上一篇:古诗文名句解读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