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qWiki的需求元模型

时间:2022-05-23 07:39:28

基于ReqWiki的需求元模型

【摘要】本文提出ReqWiki需求获取框架,并对此模型的概念,模型中的相关要素予以了介绍。通过此模型的使用,提高了在线异步获取需求时的涉众参与度。

【关键词】ReqWiki需求元模型

一、研究目的

Wiki技术的出现,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支持涉众参与的异步协作式的需求工程方法,但它却不能很好的运用于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针对这种问题,提出ReqWiki需求获取框架,从而为支持在线异步获取需求,提高涉众参与度,使得涉众的广泛参与成为改善需求质量的源动力。

二、ReqWiki需求元模型框架

2.1概述

ReqWiki需求元模型框架以需求为中心展开,描述了Wiki环境下需求的组成、需求的分类、需求间的关联关系、需求的涉众及其分类、需求的操作类型、涉众的操作权限。ReqWiki需求元模型描述了基于Wiki需求获取与协商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了Wiki环境下需求的底层的语义支撑结构。需求、涉众以及操作之间的关系通过ReqWiki需求元模型得以表示。

2.2需求的组成

首先,在Wiki环境下,一个需求条目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求描述项组成,需求描述项是用于捕获需求某一方面内容的需求描述模型,涉众使用不同的需求描述模型及其组合模式来完成不同复杂度、不同粒度的需求描述。

2.3需求间的关联关系

需求之间通过需求关联属性连接起来,一个需求与另一个需求的关联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关联类型,另一个部分是关联端,其中,关联类型表示需求之间的逻辑上、结构上、内容上的关联,而关联端表示一个需求与另一需求存在关联的具置。

2.4需求的涉众

需求由涉众进行协商,不同类别涉众通过涉众的属性加以区分,具体包括:(1)涉众权限;(2)涉众类别;(3)涉众信用度;(4)涉众职责。涉众权限用于根据涉众类别的不同指定其应该具有的操作集合,涉众类别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用户;(2)客户;(3)开发人员;(4)需求分析师;(5)领域专家;(6)系统管理员。

2.5需求的操作类型

需求由施加在它上面的操作流来完成需求的演化、变更与维护,一系列的操作流使得需求从初始型向完善型再向成熟型过度。操作的执行者是不同类别的涉众,由涉众在不同的时机发出,作用在需求之上,使得需求产生动态的变化,操作是异步式动态的执行的,因此,可以说动态的操作执行导致了动态的需求变化。

基于Wiki的需求获取与协商方法的操作集合中具体包括的操作实体元素包括:(1)创建;(2)编辑;(3)插入;(4)删除;(5)锁定;(6)解锁;(7)推荐;(8)设定优先级别;(9)投票;(10)评论;(11)评分。

2.6需求描述项

需求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求描述项及其组合模式构成。需求描述项按照灵活度和规范度的不同权衡,可以分为基于自然语言的模式的需求描述项和基于模板模式的需求描述项。前者是为适应涉众灵活描述需求或当使用模板模式难于描述所要表达的需求时而设立的,这种需求描述方式适应了灵活性的要求;后者是为指导涉众规范化的表达各类功能型和非功能型需求而设立的一种结构化的需求描述方式,这种需求描述方式适应了需求规范化表达的要求。其中,基于自然语言模式的需求描述项又可以分为:(1)场景描述;(2)背景描述。场景描述方式是通过撰写一段自然语言文本来对正常用例、备选用例、异常用例和假定推测场景进行刻画的过程,从而捕获涉众需求并帮助分析人员发现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背景描述方式是通过撰写一段自然语言文本对软件项目所期望达成的业务目标进行刻画的过程,主要捕获待建目标系统用户的最初利益,反映用户对待建目标系统高层次目标需求,背景描述属于对项目视图与范围的说明;基于模板模式的需求描述项可以分为两类:功能型需求模板和非功能型需求模板。功能型需求模板具体又可以分为:(1)角色描述;(2)目标描述;(3)过程描述;(4)服务描述。非功能型模板具体有可以分为:(1)性能描述;(2)可靠性描述;(3)安全性描述;(4)可用性描述;(5)可扩展性描述;(6)精确性描述;(7)文化需求描述;(8)政治需求描述。

三、总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ReqWiki的需求元模型。并对此模型的概念,模型中的相关要素予以了介绍-需求的涉众、操作类型、描述项等。

参考文献

[1]张伟,梅宏. 一种面向特征的领域模型及其建模过程[J]. 软件学报,2003(8):第1345-1356页

[2]金芝. 基于本体的需求自动获取[J]. 计算机学报,2000(5):第486-492页

[3]陆汝钤,金芝,陈刚. 面向本体的需求分析[J]. 软件学报,2000(8):第1009-1017页

上一篇: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磁共振波谱分... 下一篇:长期牙磨损可导致舌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