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国家高新区:

时间:2022-05-23 06:38:36

绍兴国家高新区: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一一唐代诗人元稹在绍兴游历时,曾如此赞誉绍兴。绍兴,古称会稽,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是北上京苏、南下浙闽粤的桥头堡,是杭州湾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这里繁雄奢华、商贾云集、名流如云,融“中国山水”和“诗画江南”于一体。如今的绍兴又被赋予了众多美誉――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酒都、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民营经济活力第一城等。

一个个非同以往的赞美,彰显绍兴已经不仅仅是过去的她。改变、突破与创新,是绍兴面向未来的方向。

一座新城产城相融共生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春天的故事唱遍神州大地,全国各地经济特区、开发区等相继破土。为改变绍兴捉襟见肘的城市空间,同年8月,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时而生,打破了其因腹地小而限制经济发展的格局。

自1997年增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牌子,绍兴高新区以高科技拓荒者的姿态,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开拓创新。2001年它又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是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历经十八载艰苦努力后,该区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跃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十八年筚路蓝缕,绍兴高新区破蛹成蝶,完成了从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的完美蜕变。

众所周知,国家开发区对于一个地区的改革开放起着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世界500强有众多项目都建在国家开发区,新设的研发中心也大多落户区内。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称谓,而是能够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几何式增长的强力引擎。奋进中的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正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绍兴转型升级的使命与责任。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体都是群众,民生幸福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绍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定国如是说,“单―功能的工业园区,不符合绍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工业园区打造为科技新城,既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也是城市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更符合绍兴高新区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大手笔规划、高标准管理、高档次建设是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要求。该区以产城一体为目标,将总体规划与专业园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控制性规划与土地利用、水电气等要素保障、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统一,系统推进,真正实现以规划为引领,促进“两化”互动发展,推动产城相融共生。

伴着铿锵的节奏,是产业发展竞放的盛景,一个新的高科技中心正在这里形成。这里的高端制造业以环保、节能和低碳为特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近几年来,该区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服务外包、金融、研发孵化、商贸物流、娱乐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楼宇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并不断开拓发展空间。20年来,该区以16平方公里的区域,实现超过20亿的地方财政收入;因区位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所带来的优越的投资环境,该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几年保持超过40%的高速增长,201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百亿。

20年来,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引资”到“选资”的转变。从最初的“大门敞开”,到目前的招商选资,在把握好“质”的前提下,寻求“量”的扩张,严把项目准入关,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二是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开发区摒弃牺牲环境和资源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坚持项目高标准、产业高“门槛”,重点鼓励循环经济和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入区,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区,堵住高耗能以及高污染项目入区。三是从“单兵突击'’到“双轮驱动”的转变。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这个曾定位于工业园区的产业园,依靠“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已发展成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区。

迪荡新城的嬗变有目共睹,漫步新城,一片建设热浪扑面而来;眺望迪荡,道路两侧满目滴翠,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断丰富着开发区的天际线。作为绍兴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最为重要的东部新城正在扩容延伸。

迪荡新城乃绍兴传承古城文脉,面向时代未来之城市综合功能区,其建设宗旨为发展现代城市经济,展示现代城市风貌,提升现代城市生活。弹指八年即逝,创业者筚路蓝缕,坚定执着,此地商贸商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市休闲空间得以拓展,商贾云集,业者逾万,古城倏忽充盈时代气息,行见晔晔新城拥抱未来也。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随着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都市气息的扑面而来,历史也在这里定格。

城以湖名迪荡湖以城兴

因水与城市结缘,并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此类经典组合,不在少数。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湖泊瑞士日内瓦湖与著名的湖滨城市洛桑互为映衬,组成独特的“名湖+名城”模式,并以此驰名世界。如今,倚湖之城杭州亦后来者居上,以西湖为名占据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席之地。

如果说绍兴是一部凝固的史书,那么紧挨着新城的迪荡湖便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她如慈母般见证了绍兴高新区20年的成长历程,这些不凡的历程代表了堪称绍兴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2005年,2.5平方公里的迪荡湖区域就被列入迪荡新城总体规划。时光流转,这片水域周边已矗立起近70幢高楼,而迪荡湖依然寂寥。当城市化迅猛推进,全城游已成共识,绍兴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代言者――将现代文明与水文化完美结合的旅游载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床垫机械技术主要掌握在意大利瑞±等欧美发达国家手中。当时的叶超英还只是一家国营企业的技术工人,厂里购买的洋机器出现状况时,由他负责拆装分析和修理。1983年,他开始做全自动机器的买卖,直到1993年,他开出属于自己的工厂。考虑到国外机器价格偏高,且出了问题修理起来不方便,叶超英首先想到的是进行自主研发,争取与欧洲同步。拥有自主研发平台的华剑,在日后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是华剑的企业文化,技术出身的叶超英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最看重的便是质量控制。他坚信,质量是一切的保障。不像其他公司做零件外包,为了把好质量关,华剑床垫机械从零件到技术,全部自主完成。“若在零件这样的细节上出了问题,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还是自己做最放心。”叶超英笑着说。之所以今天能够做到行业领先地位,除了质量为王的理念,还在于对产品、设备创新的高度重视。每年,华剑都投入数百万元用于技术研发。

全球经济化的今天,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号召下,单一内销的途径难以满足华剑的发展步伐。万事开头难,华剑首次尝试做出口贸易是找懂行的商帮忙销售。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外销利润的走高,华剑终于在艰难中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现如今,华剑制造的产品,尤其是自动化机有70%用于出口,且出口数量中的绝大多数销往发达国家,在东南亚的印尼,甚至出现床垫机械市场被华剑所垄断的局面。和普通中国工业产品多口零件不同,华剑的产品都是整体出口,这在国内其他行业也是屈指可数的。每年世界顶尖的工业展览会上,总会出现华剑的影子,他们带着自主研发的整套设备和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的设备并驾齐驱,展现中国在这个领域的骄人成绩。

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之后,华剑也遇到了“天花板问题”。在瓶颈期如何拓展求发展?叶超英想到了行业横向发展和上市。未来华剑会考虑选择与主业接近的领域进行尝试和开拓。不同于许多上市企业的急于求成,华剑期望顺其自然在中小板上市,叶超英希望将更多时间花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和加强员培训上。

在不少领域,中国技术已经足以和世界媲美,床垫机械就是其中之一。企业自身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国家给予重点装备制造业全额退税等扶植政策,都成为中国制造业不断超越的动力。从这位淡定的董事长亦步亦趋,稳中求进的理念背后,笔者仿佛看到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风劲潮涌动,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今日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带着希望与憧憬启程,全力打造国家一流。

上一篇:李慧翔:大陆文学创作的“供养”清单 下一篇:论代以来的城乡伦理书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