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悲剧性课文唤起学生的悲剧感

时间:2022-05-23 02:22:20

用悲剧性课文唤起学生的悲剧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悲剧性课文的阅读指导,用悲剧性课文唤起学生的悲剧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悲剧性;悲剧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36-01

小学语文课本和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中,有很多悲剧性的课文。这些课文反映出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的悲剧性现象或事件,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介绍的是一些人物的不幸遭遇,讲述的是一些历史事件的艰难险阻。这些悲剧性课文,大致可分为两种形态。

一、平常悲剧

表现为主人公在黑暗社会里,饱受沉重的压迫和剥削,遭遇厄运,孤苦伶仃,甚至死亡。平常悲剧性课文,一般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主人公生活苦难、命运悲惨

如课文《粜米》中的农民,在天黑洞洞、地雾蒙蒙的旧中国,好不容易遇到庄稼有一个好收成,便满怀希望去粜米,出乎意料的是米价大跌,希望成了泡影。他们虽然心如刀绞,但是迫于缴租还债,只好眼睁睁地将米低价卖给米行。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旧中国的农民,命运是悲惨的,即使碰到一个好年景,也无法摆脱苦命。又如,课文《小音乐家杨科》中的杨科,穷得“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他因酷爱音乐,为了看一看、摸一摸那把小提琴,先惨遭毒打,后凄惨死去。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应让学生清楚地领悟到:在那种暗无天日的社会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实现美好的愿望比登天还难。

(二)主人公渴望光明和抗争黑暗

如《二泉映月》一文中的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作胡琴,卖艺度日。尽管生活穷困、疾病折磨,但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小女孩,生活中充满饥饿、寒冷和痛苦,圣诞夜的富人家灯红酒绿,她却无家可归、又冷又饿、蹒跚街头卖火柴。尽管如此,她还是渴望得到幸福和温暖,她还是将火柴点燃,幻想得到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鸭、奶奶的疼爱。可是,残酷的社会将小女孩的幻想击得粉碎。小女孩带着冰冷的微笑,带着幻想中的片刻满足,在新年升起太阳的时候,冻死在街头。课文以乐衬悲,学生阅读时,心中的哀怨、悲凉和凄惨会油然而生。

面对平常悲剧性课文,要引领学生想清楚、弄明白,阶级的压迫和社会的黑暗,是历史车轮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它泯灭了人的价值,一定要谴责它、它。并要通过光明与黑暗的鲜明对比、幻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学生沉浸在浓重的悲剧氛围之中,使心灵得到震撼,唤起学生讨厌和憎恨丑恶,从而为消灭悲剧之源义无反顾地奋斗。

二、英雄悲剧

表现为主人公在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所经历的痛苦或失败,所彰显的正面素质或英雄气概。英雄悲剧性课文,一般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主人公行为壮烈

主人公在黑暗势力强于自己的情境下,为捍卫社会的进步和正义,豪情满怀、视死如归。他们身临沉重的灾难、尖锐的冲突和惨烈的搏斗。他们有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气魄。他们有惊天地、泣鬼神和不寻常的壮举。

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中的王二小,被迫给敌人带路时,机智地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上当受骗后,将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又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壮士,在掩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时,不屈不挠地抗击一批又一批的日本鬼子。五壮士面临弹尽援绝,毫不畏惧,“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奋不顾身地跳入峡谷……

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要让学生懂得:这些英雄的形象伟岸、行动悲壮、意志坚强,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二)主人公的人格崇高

主人公有的追求光明,信仰人类的进步事业;有的视死如归地捍卫正义和自由,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

如课文《孔繁森》中的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在工作的10年中,与藏族同胞同甘苦、共患难,把藏族的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甚至用多次献血获得的营养费抚养藏族的孤儿,全心全意地为汉藏的友好交往“铺路架桥”。他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的返回途中,不幸以身殉职。又如,课文《你们想错了》中的,惨遭被捕入狱后,全身被凶狠的敌人搜遍,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说“革命为的是天下受苦的人,而不是为了发财”。

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要注意引领学生找到英雄与环境的冲突。环境越恶劣,越能表明考验的严峻;敌人越凶恶,越能表明斗争的激烈;意志越坚强,越能表明牺牲的光荣。还要注意引领学生依据英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欣赏、崇拜和敬仰英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悲剧性课文的阅读指导,用悲剧性课文唤起学生的悲剧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张岩.论小学生写作的指导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让读读背背丰富多彩 下一篇: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