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发展专一还是多栖?

时间:2022-05-23 11:36:07

明星发展专一还是多栖?

“多栖”,最早是指动物为适应大自然而形成的一种生存本领。后来,这个词语慢慢被应用到生活中,最先被应用的是水陆两栖坦克。到娱乐文化蔓延的今天,这个词汇逐渐用来形容一些大牌明星从事着演唱与拍戏两种不同工种的工作。如今已经从“两栖”逐渐转变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多栖”。

近来的娱乐圈越来越热闹,我们经常失去判断力,已经分不清楚演员和歌手,多栖跨界好像已经成为了潮流,我们对此展开辩论,艺人究竟是无所不能,会72变的齐天大圣,还是被钞票“逼上梁山”的草寇山贼?

正方

允许有真本事的

艺人多栖发展

周杰伦拍电影怎么了?人家一部电影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上映3天票房过千万,创下了文艺片的票房记录,拿下了3座金马奖,至今还在电影频道不停地重播。一句话:影片叫好又叫座。抛开技术不谈,其创作诚意可以让很多职业的大牌导演汗颜。既然他有这个金刚钻,为什么不允许人家揽个瓷器活?

写歌这件事是需要创作灵感的,不是说只要你每天到键盘前趴个几小时就能出活儿。如果“勤奋”和“敬业”就可以出唱片,那随便哪个KTV里的“麦霸”都能当天王天后了。即便是周杰伦这种横空出世的小天王,在接连出了那么多张好唱片之后,必然也会面临灵感缺失的问题。到了这种地位,他不能随便写几首歌、出张唱片交作业,他不仅要对得起歌迷的期待,还得对得起他那张脸不是?

如今的流行乐坛,选拔新人的标准趋向于多面化。尤其是娱乐业发展迅猛的台湾,只要你有人气,事业发展会延伸向各个领域。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恰恰是娱乐行业臻于成熟的标志。

歌手拍电影、演员出唱片,最终都会经过市场的过滤。假如陈坤的新唱片卖得不好,假如周杰伦的电影没人看,谁还会给他们投资?而能够跨到别的界还能站住脚的艺人,真的要对其另眼相看,相信他们一定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像李宇春,不是还凭借《十月围城》入围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新人奖吗?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肯定。

当然,对于那些本职工作就成绩了了,恨不得一脚踩八条船的艺人,劝您还是多点自知之明。娱乐行业充满了机遇,更无比得势利,没有真材实料是忽悠不了多久的。日趋完善的市场会迅速淘汰掉那些滥竽充数的。

对艺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歌手来说,这却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唱片市场低迷期养精蓄锐,待整个唱片界雄起时厚积薄发,不正是咱们老祖宗提倡的人生智慧吗?咪拉

反方

多栖?没那么容易!

在这个后商业化的时代,艺人们所表演的东西都只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而那些视他们为摇钱树的商人们也只有一个明确的原因,那就是像挤海绵一样榨干他们身上任何一点可以赚取利润的潜能。但我们是消费者,我们付了钱,就有权利享受名符其实的消费。我们的人数如此众多,而我们的声音却如此之微小。

唱而优则演,往往不是因为演技确实高超,而是希望凭借脸熟的优势,在影、视、歌各个领域全面捞钱,以对投资人的钞票负责。这种生财之道,原先在香港普遍流行。如果说“唱而优则演”们可以不对歌迷负责,那也应该照顾一下专业演员们的情绪,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你随随便便想演就演,不出意料专业们的骂声一定会等着你。另外,电影公司也不要太单纯,如果硬要拉一个不会表演没有天赋的歌手过来演戏,那也是在给自己添麻烦啊!

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明星多为多栖明星――基本上影、视、歌通吃,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赵薇、陈坤等的歌曲有大批歌迷;同样,周杰伦的电影也有大批人看。好像演优而不唱,唱优而不演的在中国很少见。角色不断变换着,而且能做到分身有术,真难为了他们,趁年轻风风火火一回,虽无可厚非,但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艺要精,而不是滥。我们的明星们简直是花心之极,常常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恨不得手脚并用统统占为已有,趁热打铁,仿佛世上有才能的人只剩下他们了。

追星一族的偏爱、溺爱,让明星更加自以为是。有了星,自然就有了追星赶月的人。明星的全能冠军一个重要原因是追星族溺爱他们的结果。君不见明星一出现,尖叫声、哭泣声、幸福地晕过去的人比比皆是。这种幸福感冲昏了头的场合,能有几个人分辨得出来他们素质有多高,其身份有几斤。

多才多艺是好事,但别用得太滥了,凡事要精、要纯。明星们也并不都是草包,年轻多学习、向上,出发点是好的,挣钱、爱钱也无可厚非,只是一个人要揣摸着自己的份量行事,别给个笑脸,太阳就出来了。我们平常老百姓真的是厌倦了。李煜

上一篇:中芭首排贝雅《火鸟》 下一篇:给谭晶制订“魔鬼训练计划”促其练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