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中提高学生上网学习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05-23 10:57:50

网络教学中提高学生上网学习机制的研究

摘要:学生的学习参与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上网学习率偏低的现象,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上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为网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改进教学功能、增强学习及沟通功能以及增强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等改进网络学习平台功能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上网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远程教学;成人教育;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13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64-03

一、问题的提出

从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68所高校开展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试点以来,我国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虽然近几年来网络技术和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总体上得到了规范和加强,但是学习者上网学习的积极性和在线时数并没有明显提高,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学生上网学习呢?

文献分析表明,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上网学习,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学、支持服务欠缺等方面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点:

第一,大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网络学习空间定位感缺失、空间漫游的便捷性以及学习与娱乐、游戏的内暴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远程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常处于师生分离、生生分离的孤独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滋生焦虑和惰性。

第三,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不熟悉,上网技能缺乏。这使得他们在浏览网上课程、参与网上讨论、网上考试、交作业等方面都有一定困难。

第四,目前仍普遍将网络课程、网络课件与通过网络反映的教材内容等同对待,而教学活动却往往被忽略。许多网络课程都是纸质教材的电子版,有的学生甚至质疑:为什么网站上的材料都是文本、图片的,和书上内容几乎一样,教师却要求我们必须上网学习呢?

第五,课件更新不及时。学生反映平台上的课件比较陈旧,往往印刷材料已经更新,网络平台上的课件却还沿用旧教材的内容。

第六,网上教学资源较少,而且出现课程资源无法打开的现象,使得学习无法进行,影响了学习情绪。

第七,教师在线答疑辅导很少,学生的问题经常无法得到及时解答甚至得不到解答,上网积极性受到损害。此外,教师回答学生问题的质量有待提高。

第八,学习支持服务欠缺,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上述原因显然会对学生上网学习造成影响,从而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一般来说,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统一体。因此,为提高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保证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我们需从“教”和“学”人手,针对制约学生网络学习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本文将从改进教学平台功能的角度探讨提高学生上网学习的机制。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学生上网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及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将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探讨对学习平台的功能进行改进。

(一)改进教学功能

教学资源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一。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来保证教学质量。

1.教学团队的建设。网络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项目,它不是仅仅依靠一个教师就能建设完成的,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采用教学团队机制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应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以保证建设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可由课程主持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课程辅导教师、课程导学教师组成,并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对学生的辅导。具体分工如表1所示:

为便于教学团队成员间沟通与交流,学习平台中应增加教学团队管理及教学研讨功能。为在教学中贯彻课程主持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课程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可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1)实时研讨。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在课程主持教师组织下,由全体教学团队成员定期举办研讨会议,就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学活动的安排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及时改进教学。

同时也可采用即时通信工具(QQ、MSN)建设课程研讨群,以便教师随时沟通,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异步研讨。为便于教学团队成员间进行非实时的教学研讨、经验交流与分享,可采取课程教研论坛、邮件、博客、Wiki等方式。

2.教学资源的建设。由于远程教育中的大多数学生是在职成人,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工作、生活压力的影响而不能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由于远程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

(1)教学资源的组织。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教学资源往往还是以教科书的形式进行组织的,而且教学大纲中也没有提供详细的学习安排,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正是网络学习者所缺失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用教学周的方式对课程资源进行组织,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程所需要的教学周数,由课程教学团队制订每周的教学计划,并按教学计划组织每周的教学资源、安排教学活动和部署作业。在学生学习界面中,按教学周的顺序显示教学资源及相关安排内容,并标明每周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同时标明学习每种资源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只需根据教学进度制订一周的学习计划就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学习。2010年秋季学期,北京电大有20门课程采用了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资源的建设。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职成人,其学习目的就是提高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既要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目前远程教育中所缺失的。美国凤凰城大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当然,这样势必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Moore认为,远程教育中有三种类型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为增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避免采取教科书式的书面化表达方式,应尽量采用口语化的表述方式以增进教学资源的亲和力。

除了建设必要的教学资源,也应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应根据教学要求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在引用其他系统中的学习资源时,为了避免引用资源失效,应采取在学习平台中转载并标明出处(提供到原URL的链接以便学生查看原文)的方式。

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通过实验表明,学生能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视听结合的50%,听说结合的70%。根据这一原则,教师应根据需要采取文本、图像、音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学习资源,以便于学生消化吸收。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查找资源,系统还应提供资源搜索功能。

3.建立主题论坛。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基本上采用课程论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异步辅导。由于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容易造成论坛中讨论的问题没有主题、感觉比较混乱的现象。这势必对教学双方的讨论造成影响,降低学生参与交互_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显示:师生网上交互率的高低与学生网上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成正比,即交互率越高,上网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有组织的网上讨论(如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等),能提高师生交互率。

为提高师生交互率,我们将采取主题论坛的方式进行异步辅导,即在每个教学周中建立一个主题论坛。一般来说,在每周教学中的知识点相同或相近,这样就便于问题的归类,有助于教学双方有效地互动,也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应本着对当前教学周的主题论坛进行及时回复、对非当前教学周的主题论坛尽快回复的原则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交流互动的积极性。

4.增强教学评价机制。为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在学习平台中应增强教学评价机制,以促进优质网络教学的开展。

在学生学习课程资源时,学生可对资源进行打分,并给出评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打分情况和评语,对得分较低、评价不好的资源进行改进。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在主题论坛中的答复情况给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以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在学期末,可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由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将其引入对教师的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习及沟通功能

在目前的网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仍停留在浏览资源、论坛答疑(或实时答疑)、完成作业的形式上,教师组织的讨论也是基于论坛的形式,因此,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再加上学习技能的缺乏,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学习功能。为方便学生学习,学习平台基本上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然而,由于学生水平有限以及功能设置的不合理,这些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反而使得平台的功能繁杂(尤其对新生来说)、界面混乱,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使用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平台的功能进行精简、优化,尽量使平台界面简洁、直观、操作简便。

2.改进/增加通讯录、站内短信功能。为便于学生间的交互,学习平台基本上都提供了通讯录功能,但成员信息须由学生自己建立。然而,由于学生间处于准分离(部分学校提供少量的面授辅导)状态,由学生自己建立通讯录显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使师生间、学生间能有效互动,将由系统自动为其建立教师通讯录和班级通讯录,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建立通讯录。班级通讯录由其所在班级的学生组成(如果没有划分班级可由一起入学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但应只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地址等信息,其他信息是否公开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通讯录由与学生在线学习有关的教师组成,以便学生根据需要与相关教师进行联系。此功能将结合站内短信功能使用,以使学生、教师间可通过站内短信进行交流。

3.建立班级论坛。为消除学生网络学习的孤独感,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学习平台将提供班级论坛功能,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4.增加协作学习功能。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素之一。辅导教师可按一定策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5―7人为宜),小组成员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以达到知识共建、知识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可采用主题论坛、实时互动、共享资源、博客、Wild等方式进行。学生间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以实现同学间的经验分享、互助学习。

5.改进考核机制。在目前的远程教学中,学生的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所组成,而忽略了对学生网上学习过程的考核。调查表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考试和满足兴趣等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三项主要动机。因此,为使学生能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克服其自我调控力差的缺点,应将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中,即由辅导教师根据其上线学习时间、参加论坛讨论次数、发言质量以及参加协作学习情况,依据考核标准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与作业分数、期末考试成绩一起计入课程的总成绩中,以促使学生上网学习。

(三)增加温馨提醒功能

网络教育的学生既没有集体学习的“竞赛驱动”,又没有按时上课的时间约束,如果引导不到位,很容易变成“自主不学习”、“放羊”甚至辍学的现象,因此,学习平台可提供温馨提醒功能,以促使学生能够及时上线学习。可通过邮件、手机短信、站内短信、日程安排等方式进行提醒。

1.上线提醒。对于没按要求上线学习的学生,系统将自动通过设定的通知方式对学生进行友好提醒。同时,系统自动将这些学生的信息通知给导学教师,以便导学教师能够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2.课程资源更新提醒。由于大多数学生存在工学矛盾问题,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平台中有课程资源更新、新的学习任务时,系统自动将相关的更新动态通知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登录平成学习任务。

3.学习评价。系统将根据设定的条件自动将未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信息通知给课程辅导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将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一定的评价或进行直接沟通,以协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另外,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自动对学习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发送鼓励、表扬信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4.日程安排。为了使学生能够有计划地学习,可通过日程安排功能自行制订学习计划,同时系统自动将有关的教学安排信息显示在其日程表中。在学生登录平台时系统将自动显示其最近的安排信息。

(四)增强学习支持服务功能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平台将通过以下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1.增强在线帮助功能。虽然为使学生能够顺利学习,网络学习平台基本上都采用了文本+操作截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如何使用学习平台的帮助文档,但大多忽略了学生缺少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上网技能的问题。学习平台应增加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帮助信息,以提高学生上网学习的能力。帮助文档将按学习平台在线帮助、计算机操作常见问题、上网学习常见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机安全等进行分类,并对每一分类进行细化,使得每一具体的帮助文档只说明一个问题或功能为宜,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帮助信息,并采用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应提供查询功能,以方便学生查找。

2.增加实时帮助功能。为随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平台可集成实时通信软件,工作人员通过实时通信软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如目前使用较多的“乐语”软件,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实时为学生解答问题,同时还能够建立知识库,实现系统对常见问题的自动解答。另外,可通过平台“热线电话”,学生可通过热线电话随时寻求帮助。

3.论坛或邮件。也可以通过论坛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解答学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7][8]肖爱平,蒋成风.网络学习者网上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2):75-80.

[2][6][15]姚巧红,王健,等.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57-60.

[3][4]邹范林.论远程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及其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7):59-63.

[5]关尚杰.网络课程建设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24-25.

[9][10]刘晓睛,王以宁.关于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9,(8):23-27.

[11][16]李哲.Web 2.O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课程教学团队的运作机制[C].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9.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6-16.

[12]周丽红,吴筱萌,等.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46-54.

[13]王英彦,杨刚,等.在线学习者的激励机制分析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0,(3):62-66.

[14]龚志武.关于成人学生网上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8):32-35.

上一篇: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知识解读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